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池夢蕊)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為活化南中軸地區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家門口的“城市文化會客廳”,7月8日至9日,東城區永外街道在大磨坊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中軸古今·匠心傳承”永外文化會客廳活動,吸引轄區共計200余人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本次活動包括領導致辭、非遺傳承人分享、開筆禮和國學演出四個部分。活動開場,永外街道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衛莉向現場參與活動的居民致以誠摯的歡迎,希望小朋友們能在活動中盡情投入、收獲滿滿,也希望居民朋友增強對東城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正陽先鋒·永外有我”的姿態助力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隨后,永外非遺傳承人劉更生大師和鐘連盛大師先后登臺,以凝聚著先輩智慧與匠心的非遺知識與故事,為小朋友們打開了一扇領略傳統文化之美的大門。
現場,永外的小朋友們化身小君子、小才女,體驗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儀式開筆禮。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大家肅容正衣,以最飽滿的精神面貌敬拜先師孔子。現場嘉賓為小朋友們在額頭上點涂朱砂,朱紅點點如同智慧的小火苗,寄托著對孩子們的殷切祝福。隨后到了最令人期待的環節——開筆破蒙,跟隨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石志偉老師的講解,永外小傳人們以文化底蘊為墨,以少年意氣為筆,一撇一捺勾勒筋骨,用毛筆寫下人生的第一個“人”字。最后,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俞浩與永外青少年代表一同擊鼓明志,在昂揚鼓聲中奏響文化傳承之路的奮進號角。
本次活動特邀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帶來專業文藝演出。小朋友們在《遇見·唐詩》中,跟隨李白、杜甫、王維等唐朝“頂流詩人”的腳步徜徉唐詩海洋,進行對詩挑戰等互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故事,領悟唐詩背后的家國情懷與精神力量。情景劇《課本中的北京》借用孩子們的視角和語言,為課本中的文字注入了全新生命,耳熟能詳的課文被搬上舞臺,生動展現了北京的京味文化、古都文化、紅色文化與創新文化。小朋友們在角色扮演、詩詞接龍、知識問答等趣味互動體驗中身臨其境,在感受國學的魅力與智慧中,進一步強化對中華傳統文化與城市文脈的認知和認同。
據悉,今年永外街道攜手轄區金隅龍順成、大磨坊、京琺景泰藍等三大文化創意產業園,以街道、社區、園區多方聯動模式,策劃推出“中軸古今·匠心傳承”永外文化會客廳系列活動。在大磨坊國學演出結束后,將陸續在新型文化空間開展第三屆“大國工匠·永外小魯班”“守藝工坊·京琺景泰藍體驗營”等非遺體驗活動。
下一步,永外街道將在“永外有我”黨建品牌引領下,聚合非遺傳承人、文化產業單位、學校、社區等地區文化共同體力量,持續升級打造永外文化會客廳IP,構建文化賦能、非遺傳承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以地區傳統文化為內核、以非遺體驗項目為抓手、以文化會客廳為載體的文化傳承新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