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停車場改造成800平方米草坪綠地,員工食堂轉型為網紅餐飲店,公務車庫變身啤酒餐吧……這個夏天,有著61年歷史的北京友誼商店后院區域以“友誼花園”的新身份成為京城最熱門打卡地。“友誼花園”的創新實踐,不僅盤活了老舊的商業空間,更是創造了新業態,提供了新的休閑方式。北京青年報記者帶您轉轉“爆改”后的友誼商店后院。
一片草坪造就新晉打卡點
夏日的午后,“友誼花園”最核心的800平方米草坪上,隨處可見前來打卡的人。這片草坪已成為“友誼花園”的靈魂所在。工作日下午,“友誼花園”的外擺區域已坐滿顧客,陽光、水幕、美食與綠草共同營造出鬧中取靜的松弛感。
不少市民隨意坐在草坪周邊商家的外擺區域,約上三五好友享受午后的愜意。“最吸引我的就是這片草坪,從這個角度看去,周邊的大廈就像一個天井,這片草坪就是世外桃源。”一位慕名而來的市民如此評價。
一位年輕顧客表示,“友誼花園”附近的寫字樓林立,而這種戶外休閑區卻很少見,使其成為稀缺的社交空間。
“這個位置原來是停車場,設計之初就規劃成綠地但面積沒有現在這么大,后來推翻了當初設計,擴大綠地面積,才有了現在這片完整的草坪。”北京友誼商店總經理劉杰表示。
“友誼花園”的迅速走紅,源于其精準把握了當代消費者的核心需求。這里是“文化價值再生”,而非簡單的物理空間改造,社交的“第三空間”從某一家店延展到了整個商業體。
年代感與時代感交融
友誼商店始建于1964年,這里曾憑借進口家電和各類“尖貨”成為京城的商業地標,隨著時代變遷,這座涉外商店逐漸失去了往日光彩,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2024年2月,友誼商店啟動轉型改造工作。“當時主樓的招商方向還沒正式確定,我們就已經決定將原本封閉的后院打造成開放式休閑空間。”劉杰表示,這個曾經承擔員工食堂、停車場、維修間、行政樓等功能的后院,被賦予了全新生命,如今被網友們稱為“友誼花園”。
“友誼花園”的獨特魅力,在于對原有建筑功能的創意改造。設計團隊保留了老建筑的歷史痕跡,磚墻修葺一新而非推倒重建,將功能各異的舊空間轉化為特色商業場所,每一處都保留著歷史痕跡。
“友誼商店后院每個建筑就有自己不同的風格,就連外立面材料都各有差異。現在看,這種設計風格不僅帶有時代感,更是完美匹配了現有商戶各式各樣的設計需求。”劉杰表示,他們將按照1972年建成時的風格對友誼商店主樓外立面進行重新粉刷并改造,恢復歷史原貌,輔助夜景燈光照明,再現藝術化精品建筑。
老商場的新故事剛剛開始
友誼商店的改造不僅是后院煥新,更是整個業態的重構。主樓商業空間正經歷從傳統零售到多元消費的大跨度更新。
主樓三層開設了“超級轉轉”全國首家實體店。這家二手交易平臺打造的3000平方米空間內,從奢侈品包袋到數碼產品一應俱全。四層則出現了其他商業體中很少出現的業態——好客舒旅青年旅舍。開在寸土寸金的長安街旁,這家青旅也顛覆了大眾對青旅的刻板印象。
引入轉轉、開設經濟住宿空間,以及即將開業的體檢中心和醫療診所……主樓+后院,新友誼新引進品牌24個,升級改造品牌6個,涉及娛、食、購、醫、展、住六大類,打造文商旅融合的沉浸式體驗。新友誼這一創新組合打破了傳統商業的邊界,這一策略也吸引了多元客群,與后院的“友誼花園”相互呼應。
友誼商店的蛻變是北京商業重構與升級的縮影。2025年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之年,北京正加快推動國際消費體驗區建設,友誼商店所在的CBD商圈也在整體煥新。
61年的歷史沉淀與當代生活在此刻交匯,老商場的新故事才剛剛開始。
文/本報記者張鑫統籌/余美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