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楷書結構平正圓潤,筆畫剛健有力,如“鐵劃銀鉤”,體現出深厚的功力。例如《楷書千字文》中,字體端莊秀麗,用筆細膩而穩健,起筆藏鋒含蓄,行筆中鋒扎實,收筆利落,形成嚴謹而不失力度的風格。其早年師法歐陽詢,作品如《老圃雜錄》已顯“瘦硬通神”之態,后融入顏真卿的雄渾,形成剛柔并濟的特點。
作為清代“館閣體”的代表,其楷書符合宮廷審美要求,字體秀美婉麗,線條流暢勻稱。如《岳陽樓記》《心經》等作品,布局疏密有致,結字平穩,透露出規整中的靈動之美。乾隆曾評其“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可見其融合多家之長而自成一格。
張照將書法形式與宗教意涵結合。例如“色不異空”四字,通過筆畫的頓挫與結構的開合對比,既展現哲學思辨,又傳遞禪意,體現了“法相自佳”的藝術境界。
張照早年學董其昌,后涉獵米芾、趙孟頫、顏真卿等,但不受限于師法。其楷書雖為館閣體,卻能在規范中融入行草的流暢感,如《勵志詩》雋逸灑脫,線條富有節奏感,輕重緩急變化自如。這種創新使其作品在宮廷框架下仍具個性。
因常為乾隆代筆,其楷書需符合官方文書要求,故以工整見長。但對比其行草書的“渾樸雄健”,楷書在規矩中隱含動態,如《武侯祠記》局部可見歐體骨架與顏體筆意的結合,展現出“造化手”的多元才華。
張照楷書以館閣體為基,融合歐、顏、董、米等風格,既具宮廷書法的規范性,又通過筆法變化與哲學意蘊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生命力。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核實過后將及時進行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