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海浦東碧云美術館將呈現由當代藝術與電影的資深實踐者與研究者曹愷策展的《新“中國學派”動畫廿五年大展》開幕。
本展覽邀請荷蘭動畫電影節主席、中國美院客座教授戈本·施默擔任學術顧問,共展出21位藝術家的28組/件作品。
中國動畫的“第四歷史”
展覽由“展覽單元-新‘中國學派’動畫廿五年景觀”和“展映單元-后水墨史——中國當代動畫簡譜”兩部分組成。展覽期間,館方將組織多場公共教育活動與相關講座,并在1樓藝術圖書館每天開展3場展映活動。
策展人曹愷告訴記者,25年前,在最后一部水墨動畫經典《山水情》煙云彌散多年以后,一股來自于當代藝術的前衛觀念潮流襲來,造就了中國當代動畫新勢力的崛起。新一代藝術家們將當代藝術觀念和動畫藝術形式鏈接為一個整體,書寫了中國動畫的“第四歷史”——當代動畫藝術史。在“第四歷史”起飛的時間段里,一批具有獨創精神的藝術家以當代動畫的新樣態展現在美術館空間、替代藝術空間和網絡虛擬空間等多種平臺上。
“本次在上海、在‘中國學派’的濫觴之地,新‘中國學派’動畫的藝術家們聚集在碧云美術館,建構了一道恢弘壯麗的風景線。當初‘中國學派’動畫中存留下來的那些經典詞匯——‘獨立’(一個人的動畫)、‘創新’(創造美麗新世界)、‘多樣’(人人都是藝術家)、‘實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這個展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光芒萬丈。”曹愷說。
展覽來了特殊觀眾
記者看到,展覽現場來了一名特殊的觀眾——大衛·艾略特。記者了解到,作為全球知名策展人、作家和現當代藝術學者,他曾擔任牛津現代美術館館長、日本森美術館首任館長,并受邀擔任第17屆悉尼雙年展的藝術總監。“聽說上海金橋在舉辦這個動畫展覽,我特地前來觀摩,因為參展的好幾名中國藝術家我早就聽說過。展覽作品通過當代動畫的新藝術形式,讓人們既可以回溯過往時光,也可以投射未來,和人們當下的心態非常符合。”
據悉,本次展覽展期從7月11日到9月10日,展覽涵蓋了卜樺、曹澍、陳蓮華、陳劭雄、鄧悅君、高立峰、郭小若、雷磊、劉健、劉毅、邱岸雄、沈杰、孫遜、湯國、唐茂宏、吳俊勇、薛峰、葉凌瀚、張小濤、周明、周嘯虎等藝術家的作品。
本次展覽由浦東碧云美術館主辦,合作機構包括: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游戲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與數字藝術研究所、中國當代動畫藝術資料館、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映驗場”媒體考古實驗工房Ex-CINEMA、“藝厘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南京)ArtCM、超媒介實驗室(江蘇/南京)Hypermedia Lab。
浦東碧云美術館是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立項興建的第一所集收藏、研究展覽、審美教育、文化交流、公眾服務于一體的公立美術館,位于碧云國際社區,地處外高橋、張江、金橋三個片區的交界處。碧云國際社區是迄今上海規模最大、社區配套功能最完善、綜合環境最具創意特色的新型國際社區之一。
原標題:《全球知名策展人為何現身浦東碧云美術館?只因……》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宋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