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今年以來,松桃自治縣通過黨建引領、機制創新、資源整合,構建隱患排查與問題處置閉環體系,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依托外賣騎手日均行駛50公里、覆蓋90%城區道路的職業優勢,聘任3名騎手為“社會監督員”,發揮“流動哨兵”“移動探頭”作用,形成動態巡查機制。
發現隱患現場。
為營造志愿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的良好氛圍,松桃將理論學習融入日常。通過多種形式對新就業群體開展微宣講和主題活動,引導騎手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理念融入送餐工作。同時構建動態監測,織密治理網格,利用線上移動端優點,騎手發現隱患后實時上傳位置、照片,實現“秒級響應”。
“當時正在下暴雨,井口完全暴露,周邊還有行人、車輛經過,不及時處理后果不堪設想。”騎手楊顯武是縣城的一名外賣配送員,也是該縣首批獲聘的“社會監督員”。他說,平時送外賣跑得比較多,遇到的狀況也比較多,遇到公共設施損毀、危害社會安全的情況。作為社會監督員,第一時間就會反饋到‘松桃社會監督員工作聯絡微信群’。今年3月,楊顯武在九龍大道送餐時發現一處雨水井蓋移位,有電動摩托車卡在井口位置后,立即上傳現場照片到微信群。市政部門接報后2小時內完成修復,并在周邊加裝警示標識。
松桃首批獲聘“社會監督員”楊顯武。
為建立長效保障機制,由該縣縣委社會工作部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壓實部門責任,實行激勵機制,將騎手參與治理情況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公司內部設立“治理貢獻積分”,與騎手績效掛鉤。建立數字化聯動,通過工作聯絡微信群實現問題實時上傳、部門在線認領、進度全程跟蹤。安全效能得到顯著提升,騎手上報隱患平均處置時效縮短60%,道路塌陷、路燈故障等問題實現“日清日結”,市民安全感顯著增強。
“以前看到破損護欄只能繞道走,現在外賣小哥會主動上報。”家住世昌廣場的龍女士指著修復后的隔離欄感慨。
這一探索促進了新就業群體實現身份轉變,騎手從“服務對象”變為“治理主體”,目前累計上報隱患10余件,其中井蓋類3件、護欄損壞4件,路面塌陷等其他問題3余件。
據了解,下一步該縣將把監督員隊伍擴大至10人,延伸覆蓋街道12個社區,將“騎手+人民建議+治理”模式拓展至市容環境、食品安全等領域,積極構建“全民參與、即時響應”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圖/文 蔣瑋、齊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