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國國防部20架次軍機直接飛越所謂的“海峽中線”,
對2萬多臺軍正在進行的“漢光”軍演展開近距離監測和威懾。
7月9日開始,臺軍出動2萬余人拉開“漢光”軍演的大幕。這一輪“作秀”,重點被聚焦在所謂“巷戰”科目上,用意十分明確,就是假設“敵軍登陸、攻占城市后”的街頭搏斗場景。
賴清德就像個賭徒,想通過政治斗爭進一步削弱國民黨的影響力,讓民進黨一家獨大,臺灣的“綠色恐怖”局面已然加劇,反對派的生存空間正在被壓縮,連民眾都在擔心。
不說話的人越來越多,大陸的警告越來越近,民進黨的得意才越來越囂張。
他把戲演得很足,一邊向臺民眾渲染“大陸威脅”,一邊又暗地里打著自己的情緒牌,
煽動對抗的情緒,伺機將自己的政治版圖進一步擴大。
他還不斷強化與外部勢力的聯系,尤其是在美西方的庇護下更有恃無恐。
賴清德稱為“賭徒”一點都不假,籌碼不是他自己的未來,而是整個島嶼以及兩岸的和平。
而島內早已開始生出不安的氣氛,賴清德這條路走下去,臺灣會不會最終迎來不可控制的沖突?
商務部將八家臺灣企業一劍封喉的決定直接讓賴清德措手不及。
有人分析,這絕非孤立事件,而是和臺軍演習、大陸軍機行動形成相互呼應的“組合拳式回應”。
這次的出口管制名單里,一些企業涉及敏感領域,可能通過各種渠道提供臺軍重要的支持,甚至直接與美西方之間暗通利益。(即民用也可軍用的產品)都被暫停。
消息傳到臺灣,有企業界人士立即跳出來表示,希望當局“不要再刺激對岸的反應”,可惜臺當局的耳朵早已對這些聲音關閉。
他們明知賴清德的政治冒險遲早會引火燒身,但似乎無力改變,甚至不敢站出來制止。
而大洋另一邊對臺灣來說更頭疼的事是,美西方對于臺海問題的態度顯得越來越微妙。
美國防長幾天前還公開表態,說不會和中國正面對抗,但“賴清德激化局勢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風險”。簡單翻譯一下意思是:我們不想開戰,但你要讓臺灣先不找事。
特朗普也明確了,這種“踩線游戲”玩到最后,很可能臺灣自己沒討到好,反倒讓美中關系雪上加霜。再看看一直鼓吹“民主自由”的西方,它們真有閑心管臺海安全?
剛剛在北約峰會上達成一致,各成員國表示要把軍費比例提高到GDP的5%,
就是做足“準備”,以應對它口中的“來自中國的威脅”。
嘴上說得是中國,心里還不全是想著自己的利益?誰把真心話擺在臺面上,誰就是“天真”。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政府明面上推行印太戰略,卻因為關稅摩擦把日本韓國逼到抉擇的邊緣,關系持續緊張。這無疑是給“臺海”再添了一筆荒誕色彩:而你賴清德拿命賭的那些后臺,其實連自己都焦頭爛額。
歸根結底賴清德的野心和急功近利的姿態,他煽動的對抗情緒會讓臺灣陷得越來越深。而西方除了賺軍火錢、利用臺灣給大陸添堵,根本不會真心為臺民眾考慮。
面對當前局勢,防止賴清德行動升級、避免臺海失控,才是眼下最要緊的事。
有臺灣學者已公開喊話,“這一代人應以維穩為要,任何沖動最終都會傷害的是普通百姓。”
然而有用嗎?在賴清德的動員下,臺當局對“穩定”二字似乎毫不感興趣。
對他們來說,每多一天的“綠色牢籠”,就是對他們利益的進一步鞏固。
這一次大陸的一連串行動清楚地告訴了賴清德一件事:你敢切香腸,刀在我手里。
誰想通過臺獨玩火挑戰底線,都會在世界看不到的時刻、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還擊。
對于大陸來說,這是一次態度極其明確的操作。
對于賴清德和他的美國西方助手們來說,則是一場自釀苦酒的啟示。
可惜的是島內那些最需要直面現狀的人,還在假裝“歲月靜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