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鐘,漲點小知識 | 文/微小魚
最近天氣太熱沒顧上外出垂釣,凈刷釣魚視頻了??磩e人釣到各種大魚,我也是急的心里癢癢,暫且分享一些釣友們的漁獲,就當是過過釣魚癮吧,順帶再給大家科普一點不常見的魚類知識。
7月7日,我刷到了這樣一個視頻,一位IP地址顯示為云南的男子@夢想成真,釣到了一種胡須寬大私龍須、牙齒鋒利的怪魚,看起來有點眼熟,但又叫不上啥名字。
看看這種魚的胡須,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像龍須?它的外形遠觀起來,是不是有點像一條“龍”?
1、男子釣獲的怪魚叫“巨魾”
究竟是啥魚?經過我查詢資料,加上網友們的印證,具體名字在小標題中我已經告訴大家了。
它就是巨魾,一種生活在瀾滄江、怒江流域的大型魚類,國內大部分水域都見不到它們的影子,除了云南一帶的網友,估計大部分人都不認識。
用云南老鄉的話來說,就是這種魚看起來太“板扎”了,威風凜凜的樣子。
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叫不上它的名字,不少網友一開始還是將它認成了“牛尾巴魚”、“鯰魚”甚至巨型“黃辣丁”。
這幾種魚類的外形確實有點相似,但巨魾的胡須比較寬大,而且只有兩根,看起來和我國傳統文化中“龍”的形象有些神似。
如果我說它是最像“龍”的魚,大家估計也沒有意見吧?
巨魾(Bagarius yarrelli)從名字上,就能感受出來這種魚體型巨大。它們最大可以長到2米,體重可超50千克。
男子釣獲的這幾條巨魾,體型并不算大,可能還處于幼年階段。這種魚在國內屬于二級保護魚類,不能隨意垂釣,那么這名男子為啥敢將其視頻發出來?
在視頻當中,男子也做了說明,稱這幾條魚是在國外釣獲的,也就是和云南接壤的老撾、緬甸一帶,在那里巨魾尚不屬于保護魚類,可以進行垂釣,但在國內可不能這么顯擺。
在視頻評論區中,我還翻到了不少IP地址為老撾的網友,也發布了巨魾的照片,這些魚可能是他們在瀾滄江下游釣到的。
2、巨魾——傳說中的“河中巨怪”就是它
巨魾的腦袋寬得像塊門板,嘴邊兩根胡須又粗又長,牙齒更是寒光閃閃,看著就不好惹。所以它們還有一個外號,叫作“坦克鴨嘴魚”。
如果你看過國外釣魚達人杰瑞米·瓦德的“河中巨怪”系列,應該對這種魚有一定的印象。據稱,在印度恒河一帶有傳聞,老鄉們的牛羊在河邊喝水的時候,經常被一種怪魚給拖入水中吃掉。
圖:杰瑞米·瓦德釣獲的巨魾
老瓦聽到這個事情后,就收拾釣具,趕到事發地的河流中,最后用一大塊魚肉釣獲一條體型巨大的坦克鴨嘴魚,也就是當地傳說的“河中巨怪”。還記得當時我看老瓦釣起那條大魚的瞬間,還有點不敢相信,難道它真能吃掉老鄉的牛羊?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當地老鄉甚至稱這種魚敢攻擊人類。
為此,我在網絡上查詢了此類報道,發現在印度、尼泊爾等地,曾有坦克鴨嘴魚攻擊人類的案例,這可能和當地一種特殊的習俗——水葬,有一定關聯。
南亞地區一年四季氣溫較高,降水豐富,比較適合這種魚的生長,因此它們的體型可能長到更大,如果有人在河里游泳,有可能被它們視作獵物。
看看上面杰瑞米·瓦德釣到的那條巨魾,體長可能已經超過2米,在水中還真能把一個人拖下去。當然,我認為關于巨魾具有攻擊性的說法,可能只是有人口述,并沒有確切的視頻或圖片證據予以證實。
而在我國境內的瀾滄江、怒江,氣候及環境條件可能不如國外那樣適合它們快速生長,因此國內尚沒有見過體型如此巨大的“巨魾”。
3、巨魾在國內數量不多,甚至靠增殖放流續命
巨魾在云南一帶也被稱為“面瓜魚”,此前曾十分常見,但隨著人為捕撈、產卵通道受阻、環境變遷等因素的影響,巨魾的數量隨之出現斷崖式下跌,甚至一度消失不見。
我國國內魾屬魚類一共有5種,包括怒江的原魾、瀾滄江的小魾、紅河的紅魾、藏南地區的魾,同時還包括今年6月份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在怒江與伊洛瓦底江發現的魚類新種——長絲魾。
怒江原魾
由此可見,“魾”這種魚類相當神秘,人類對它們的了解可能還知之甚少,否則也不會再次在怒江發現新的同屬魚種的存在。
對云南地區的垂釣愛好者來說,認識這些魚類,對于保護它們至關重要,大家在垂釣的時候如果釣獲這種頭頂兩根“龍須”的特殊魚類,一定要及時放流。同時,如果遇到有人下網或者使用電捕魚工具,一定要及時制止,以保護魚類資源的多樣性。
目前,國內已經實現了“魾”的人工繁殖技術,并累計向怒江、瀾滄江放流了上百萬條魚苗,以幫助它們實現種群恢復。
參考信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