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洱市法律援助中心首次運用“互聯網+法援”模式,實現怒江申請、普洱受理,兩地跨區域聯動,突破了傳統法律援助“屬地管轄”限制,形成創新亮點。
殘障母親跨區域維權遇難題
2024年10月,一名居住在瀘水市的殘疾婦女通過“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眾號向普洱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法援申請。其丈夫戶籍在瀾滄縣,二人于2017年結婚,并生育一女。
2019年,申請人因抑郁癥兩次住院,丈夫離家出走失聯,5年以來其獨自撫養女兒。在經濟與精神雙重壓力下,她希望通過訴訟解除婚姻關系并追討撫養費。
因身體原因,申請人無法前往普洱市辦理相關手續,跨區域維權面臨重重困難。
跨區域協同機制打破壁壘
收到申請后,普洱市法律援助中心迅速啟動“申請地受理+管轄地承辦”協同模式,開展跨州市聯動核實,信息化無縫對接,專業化精準指派等工作。
該中心多次與瀘水市法律援助機構電話對接,由當地工作人員實地核查申請人身份、殘疾證明及婚姻狀況等材料,解決“異地核實難”問題;依托“云南智慧法律援助平臺”,完成線上預審、材料傳輸及案件指派等工作,申請人全程“零跑動”。
隨后,該中心指派擅長婚姻家庭案件的律師承辦該案,律師通過電話、信件等方式遠程完善手續后,向法院提起訴訟。
多元解紛維護當事人權益
今年1月,瀾滄縣人民法院通過線上調解方式促成雙方達成協議:雙方自愿離婚;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生活補助費2000元;婚生女由原告撫養,被告每月支付撫養費500元至其成年。
法院通過調解方式快速解除雙方婚姻關系,明確撫養責任,切實解決了申請人的現實困難。
彰顯數字化協同維權價值
這起跨越怒江、瀾滄江的法律援助案件,是云南司法行政系統運用數字化手段破解跨區域維權難題的生動實踐。通過“線上平臺串聯、線下機構協同、專業力量支撐”,兩地跨區域聯動,突破傳統法律援助“屬地管轄”限制。
依托“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眾號,受援人實現申請、受理、指派全流程線上進行,降低時間、經濟成本;構建“異地核實+線上流轉+屬地承辦”標準化操作流程,為我省跨區域維權案件提供可復制的協作范式,為新時代法援工作創新提供了“云南樣本”。
記者 謝盛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