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無‘線’助力,‘電’亮鄉村”志愿團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竹市鎮金龍村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生態治理與產業賦能為雙引擎,將專業實踐深度融入鄉村振興,用青春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服務基層的生動注腳。
守護碧水安瀾:平溪河流域生態修復行動
上午8時,志愿團聯合當地居委會及志愿者,開展平溪河流域(竹市鎮金龍村段)垃圾清理專項行動。成員們沿河岸分組作業,手持打撈網、環保袋等工具,重點清理河道漂浮物、白色垃圾及沿岸堆積雜物,同步記錄垃圾分布密度與類型。他們穿梭于河岸之間,將一件件垃圾收入囊中,用汗水守護著平溪河的清澈與寧靜。
在清理垃圾的同時,志愿團還著眼于青少年環保意識的培育。他們在金龍村居委會醒目位置設立“生態河流”主題宣傳欄,以漫畫形式生動解析水污染的危害與護河知識,吸引了眾多村小學生駐足學習。這些漫畫仿佛是一扇扇知識的窗戶,讓孩子們透過它們看到了保護河流的重要性。
竹市鎮金龍村黨總支書記歐陽群英對志愿團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大學生們運用專業的調研方法,為后續流域治理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撐。他們的行動讓大家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護河就是護家園’。”此次河道清理行動,不僅以實際行動守護了平溪河流域的生態,還通過“打撈-分類-標記”的全流程實踐,喚醒了村民的環保意識,為構建“生態治理+全民參與”的鄉村振興新格局注入了青春動能。
產業賦能鄉村:梨園經濟與建材產業調研實踐
志愿團聚焦鄉村產業振興,深入金龍梨園,協助果農完成翠冠梨的采摘、選品分級與包裝設計。成員們穿梭于梨樹之間,小心翼翼地采摘著成熟的翠冠梨,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還同步拍攝果園風光、采摘流程短視頻,計劃通過抖音、視頻號等平臺進行推廣,為梨園拓寬銷售渠道。
隨后,志愿團走訪了洞口縣坤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重點調研金龍采石場與梨園的產業就業帶動效應。據企業負責人介紹,采石場年產能達80萬噸,梨園種植面積近50畝,兩者合計為當地提供了數十個就業崗位,有效緩解了當地的就業壓力。
金龍梨園老板唐章如感慨地說:“大學生們不僅幫我們干活,還給梨園‘打廣告’,這些年輕人的腦子真是太活了!”團隊指導老師、電信學院黨總支書記劉忠明表示:“從河流生態修復到產業調研,同學們將自己的知識融入鄉村建設,既錘煉了實踐能力,更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
據悉,志愿團后續還將推進設立“青少年河長制”,并建立“紅-黃-藍”河道管護預警機制,制作《平溪河污染源分布圖》等項目,持續為金龍村注入發展動能。此次活動以“生態筑基、產業造血”為路徑,既改善了河流生態環境,又為鄉村特色產業拓寬了發展路徑,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用專業所長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
瀟湘晨報記者楊筱 通訊員許人云 郭長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