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正值七七事變88周年的特殊時刻,為銘記歷史、砥礪初心,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湘鄉市龍洞鎮暑期社會實踐團,懷著無比敬仰之情踏入了承載一代偉人青春印記的圣地——東山書院,尋訪偉人足跡。
圖為實踐團在東山學校前合照
在這里,實踐團隊員們追尋少年毛澤東的足跡,于青磚黛瓦間感悟革命領袖求學問道的崢嶸歲月,汲取奮進新時代的磅礴精神力量。
這座歷經風雨的古老書院,一磚一石都在無聲訴說著歷史。實踐團成員緩步穿行于古樸靜謐的院落與講堂,目光久久駐足于少年毛澤東曾伏案苦讀的書桌、曾照亮漫漫長夜的桐油燈盞前。講解員深情講述的每一個細節,都生動勾勒出偉人當年“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宏大志向與“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堅韌毅力。簡陋至極的物質條件,與蘊藏其中的如炬目光和奮發圖強的精神形成震撼人心的對比。
圖為少年毛澤東求學時教室舊址
此次沉浸式的“紅色課堂”,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禮。書院厚重的歷史與領袖早年矢志求學的光輝形象,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賦予了最真切的內涵。隊員們在參觀學習中感悟,偉人足跡昭示前路:唯有將書本所學內化為強國之志與報國之能,方能在新時代的宏大敘事中寫好屬于青年一代的篇章!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學習照
“看著泛黃的書頁,凝望他曾凝視的方向,仿佛跨越時空與少年潤之對話。”隊員李若盈在參觀中寫道,“‘少年強則國強’絕非虛言。主席在如此艱苦環境下展現的求知若渴與胸懷天下,正是我們破解難題的鑰匙。”偉人從東山書院起步,最終領導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壯闊歷程,讓在場隊員深刻體悟到將個人理想熔鑄于民族復興偉業的必然邏輯與磅礴偉力。
告別書院,陽光為古樸建筑鍍上金輝。實踐團成員胸中激蕩著見賢思齊的澎湃動力。實踐團立志將以東山書院點燃的星火為燈,勿忘歷史,在傳承紅色基因、講述紅色故事的路上堅定前行,以湘大學子應有的嚴謹與創新要求自身,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中,奮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先輩的精彩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