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崔鑫 蘭丹 文/圖)在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下,長武縣積極探索創新,充分挖掘縣域資源優勢,以文化為靈魂、旅游為載體,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夜間經濟、露營經濟、鄉村經濟等新業態崛起,結合鄉村特色旅游,成功促進消費提振,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據統計,2025年1-6月全縣旅游人數突破9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億元。
夜韻添彩,點亮文旅融合新場景
夜幕降臨,長武縣怡和茗居附近的夜市一條街亮如白晝、熱鬧非凡,烤肉的香氣彌漫整條街,市民們三朋兩友或家人圍坐,吹著涼風,吃著火鍋燒烤,閑聊間歡笑聲此起彼伏。
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夜市,是長武人最親切、最熟悉的夜間消費模式。炎熱的夏季,夜晚已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時段。近年來,長武縣不斷提升市場管理水平,先后建成牛宏市場、南街市場,設置統一攤位,在為廣大夜市經營者提供就業平臺的同時,又治理了背街小巷臟亂差的問題,實現了惠及民生與城市形象提升的“雙贏”。同時,加強各餐飲經營主體管理,引導其誠信規范經營,加強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管理,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放心、舒心的消費場景。
如今,宜祿街、七五路、新城區等眾多餐飲業齊聚的街區經營品類豐富,環境雅致,不僅給商家帶來了紅利,更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火熱的夜間經濟開始釋放它的巨大潛能,成為激活城市消費的新動力。
露營煥趣,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間
周末的午后,在長武縣蘭亭序露營小院里,寬大的天幕下,綠樹成蔭,溪水潺潺,孩子們盡情嬉戲玩耍,大人們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拍照留念,享受難得的親子時光。在這里除了常規天幕,還有帳篷、玻璃房等設施,根據不同時節店家還設計了如“七夕”“春節”等主題場景,夏可燒烤,冬能圍爐煮茶,還可以享受k歌、體驗漢服,成了長武人自己的“詩和遠方”。
炎炎夏日,當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火爐”模式接受“烤炎”的時候,夏季平均氣溫21.1℃的長武卻清爽宜人,特別適合避暑游玩。近年來,長武縣充分挖掘當地旅游資源,依托納涼避暑的氣候資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周邊游和周末游“雙周”經濟,不斷加強線上線下宣傳,鼓勵經營者探索創新經營模式,進一步豐富體驗項目、提升服務質量,讓游客“愿意來、留得住、還想來”。當暮色籠罩城市,露營燈在天幕下亮起,有人彈起吉他,有人舉杯暢飲,有人在暢談中收獲感動。
露營因其“親近自然、開放社交、休閑娛樂”的特性,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長樂小院、留白小院、蘭亭序露營小院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與當前年輕消費群體對高自由度出行的偏好不謀而合。
鄉韻賦能,激活文旅融合新動能
走進十里鋪村,錯落有致的窯洞映入眼簾。這些窯洞經過精心修繕與改造,成為了游客體驗鄉村生活的理想之所。文旅融合是十里鋪村的一大亮點。十里鋪村充分利用周邊的自然資源,打造了田園綜合體,建設了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農耕體驗、親子游樂等項目。每逢節假日,這里便成為城市居民親子游、自駕游的熱門目的地,人們在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自然,享受鄉村生活的樂趣。
近年來,長武縣注重創新發展模式,充分發揮縣域資源優勢,連續三年舉辦“陌上花開·遇見長武”“花開有信·長武有約”“花開滿城·幸福長武”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深化文旅融合,扎實做好“旅游+”文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成為文旅融合的典范。長武縣亭北村革命活動舊址、丁家鎮十里鋪田園綜合體、相公鎮青龍山景區、洪家鎮長武印象體驗園、彭公鎮孝文化體驗園等一大批有特色、有亮點的鄉村文化旅游示范點,讓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帶動長武更多產業駛入高質量綠色發展“快車道”。
長武縣怡和茗居夜市一條街、蘭亭序露營小院和十里鋪田園綜合體,是長武打造多元旅游經濟的成功范例。他們以獨特的地域文化為依托,通過發展夜間經濟、露營經濟和鄉村經濟,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也為當地村民開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徑。未來,長武縣將繼續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豐富旅游產品供給,讓更多的游客領略長武的鄉村之美,推動長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