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夏天,當你從便利店冰柜隨手拿起一支造型別致的雪糕,結賬時卻被價格刺痛的時刻嗎?2025年6月,曾被稱為"雪糕愛馬仕"的鐘薛高正式走向破產清算,其子公司因8296萬元債務無法償還被法院受理。這個將雪糕賣到66元一支的品牌,如今正以2.5元的清倉價掙扎求生,創始人林盛甚至在直播間賣紅薯還債。
這場荒誕劇背后,藏著新消費時代最殘酷的生存法則。
"雪糕愛馬仕"的崩塌時刻
鐘薛高的巔峰定格在2021年。那支號稱采用"厄瓜多爾粉鉆可可"的限量雪糕,以66元單價創下行業紀錄,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但短短三年后,其天貓旗艦店僅剩3款產品在售,線下渠道近乎絕跡。更諷刺的是,當年被捧上神壇的66元每支的"粉鉆雪糕",如今在臨期食品市場跌至2.5元仍無人問津。
轉折點始于2022年夏天。"31℃不融化"的爭議尚未平息,網友用打火機灼燒雪糕的實驗視頻直接引爆輿論。當消費者發現所謂高端產品竟是卡拉膠堆砌的"科技與狠活",信任崩塌比想象中更快。市場監管部門隨后曝光的"特級紅提實為散裝一級""不加一滴水卻含飲用水"等虛假宣傳,徹底撕碎了品牌精心編織的謊言。
營銷神話的三大致命傷
虛假宣傳反噬成為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鐘薛高宣稱的"日本藪北茶"被證實是混合茶粉,"吐魯番特級紅提"不過是普通散裝貨。這些被行政處罰坐實的造假案例,讓消費者開始用放大鏡審視所有高端話術。
火燒不化事件則暴露了產品定位的深層矛盾。為維持運輸過程中的造型完整,鐘薛高添加過量穩定劑,卻與宣稱的"天然健康"形象背道而馳。
最致命的當屬渠道策略失誤。混入平價冰柜不明碼標價的"刺客式"銷售,讓消費者在結賬時遭受心理暴擊。
消費理性的勝利宣言
第三方數據顯示,10元以上雪糕接受度從23%暴跌至8%,41.5%消費者選擇3-5元產品。這不僅是價格認知的重構,更是對"質價比"的重新定義。蜜雪冰城2元甜筒的走紅、家庭自制冰品的復興,都在證明消費者拒絕為虛假概念付費。
市場用最直白的方式宣告價值回歸:伊利巧樂茲等平價產品重占70%冷庫空間,區域老牌如東北中街大果憑借扎實口味重獲青睞。當Z世代開始用"成分黨"思維投票,所有缺乏技術壁壘的營銷泡沫都將破滅。
商業本質的殘酷課堂
鐘薛高并非個例:哈根達斯因國內外雙標陷入關店潮,夢龍被曝使用廉價植物油。這些案例共同揭示一個真理:高端不是定價游戲,而是稀缺原料、獨特工藝、真實體驗的綜合體。當直播間最后一支打折鐘薛高被拍下,市場已經寫下判決——產品>故事,誠信>噱頭。雪糕刺客的時代結束了,但關于商業本質的思考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