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求貸路,背后多少辛酸
在大環境持續釋放紅利,全力推動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天津東某旭巖氏潤滑油有限公司依安分公司卻墜入了深淵。這家手握價值三千多萬抵押物的企業,在長達六年的時間里,被地方相關人員的冷漠與推諉逼至絕境,企業主一家的命運也因此被徹底改寫。
2016年,作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天津東某旭巖氏潤滑油有限公司依安分公司扎根依安縣工業園區,專注潤滑油生產領域。自成立起,企業始終秉持為地方經濟添磚加瓦的初心,積極推進建設與運營。憑借專業的技術與廣闊的市場前景,企業手握大量訂單,過往數年累計納稅已達數千萬元。若能順利投產運營,預計年產值可達數億元,直接帶動當地超百名就業,將為區域經濟增長與就業穩定注入強勁動力。然而,從籌備建設至今,企業發展之路布滿荊棘,各類難題如陰霾籠罩,使其瀕臨絕境。
一、政府承諾成空,“新官不理舊賬”
招商引資之初,當地舊負責人鄭重承諾,將對具備生產條件且取得產權證的企業給予大力貸款扶持。企業不負期望,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試運行生產,2020年順利取得產權證。但當企業因缺乏啟動資金陷入發展僵局,迫切需要政府兌現承諾,給予貸款支持時,新上任的二把手卻以“舊負責人口頭承諾無效,招商合同未明確寫入扶持貸款條款”為由,對企業訴求全盤否定。即便舊負責人親自作證,也無法改變其推諉態度。
企業主求縣長解決,得到的回復是“已將問題交給副縣干部處理”;多次通過秘書約談縣負責人,均被無視。六年里,企業主四處奔波、反復陳情,卻始終求告無門,導致企業錯失黃金發展期,前期投入的畢生積蓄付諸東流。這種行為不僅違背國家《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七十條“不得因政府換屆違約毀約”的規定,更與八項規定精神背道而馳,令企業寒心不已。
二、銀行與擔保“雙失靈”,企業融資路被徹底堵死
在政府處碰壁后,企業主轉向依安縣各家銀行尋求貸款。銀行以“企業缺資金、沒有經營”為由拒絕放款,即便企業提供價值三千多萬的廠房、辦公樓等抵押物,仍被以“缺乏流動資金”為由駁回。銀行明確要求:“需政府旗下擔保公司擔保方可放貸。”
齊某某爾市地方成立的某達擔保公司、某龍江省政府成立的某正擔保公司,均表示“必須由依安縣里出面協調”。企業主多次求助副縣干部,對方雖召開協調會,卻僅走形式,既不主動對接擔保公司,也不擔當督促銀行落實政策解決。兩家本應服務民營企業的擔保公司,與銀行、政府形成“不作為閉環”,將企業融資之路徹底堵死。
三、十余套方案石沉大海,副縣干部鐵腕,企業被“拖死”
為破局,企業主自2020年起,幾乎每隔幾日向縣里及相關部門提交解決方案,涵蓋政府擔保、政策資金申請、市場協作借款等十余種途徑。2025年提交的企業需求紓困申請書中,明確列出銀行直貸、擔保公司介入、財政局借款、政府債券、扶貧資金等5類具體措施,并承諾“企業啟動后年產值過億、納稅超千萬”。
然而,所有方案均被副縣干部以“不符合流程”“暫無政策”等理由拒絕,甚至在協調會上向企業主提出“三方案”:“第一你自己張羅資金,第二你自己找代加工客戶索要預付款,第三申請破產找合作伙伴或賣廠子”,并強硬要求“必須采納其一”。企業主當場反駁:“我有客戶、有訂單、有抵押物、有前景,就差貸款和扶持資金,憑什么要賣廠子、申請破產?”這番話讓在場人員面面相覷——如此坐等企業被拖垮的“協調會”,實則是場形式上的鬧劇,徹底斷絕了企業的融資希望。
國家金融管理局《金規2024年11號》要求“1000萬以下貸款可免責放貸”,地方銀行稱“未收到通知”;財政部《財金2025年11號》明確“政府應為民營企業提供擔保支持”,副縣干部卻以“地方未落實”為由推諉。2024年,黑龍江省巡視組介入時,縣里假意承諾解決,誘使企業主撤案后,立即食言,繼續拖延。
四、多級部門集體“失聲”
企業主的走訪之路遍布各級部門,卻遭遇“全鏈條失靈”:
紀某系統:依安縣紀某系統稱“副縣干部權力太大管不了”;齊齊哈爾市紀某委以“新官不理舊賬不屬受理范圍”拒絕立案,省紀某委電話投訴、現場投訴均無果。
信某與營商系統:市信某局、省信某局將問題轉回地方;縣營商局、信某局、工信局等多次協調,均被副縣干部拒絕。
上級督察:國務院督察平臺、省營商局等多次督促,副縣干部仍拒不執行,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僵局。
更令人絕望的是,縣里刻意將問題推給商務局,商務局則以“需研究”“走流程”為由拖延時間,與副縣干部形成推諉閉環。企業主多次懇請副縣干部:“你解決不了,就帶我們找上級領導;實在不行找市里,總有能解決的地方”,卻被對方強硬拒絕,徹底斷絕向上級反映問題的路徑。依安縣商某局甚至向省商某廳反饋虛假信息,謊稱“企業無抵押物”,惡意阻斷融資渠道。
五、家庭破碎,父親重病成壓垮企業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被逼無奈下,企業主脫離政府融資渠道,嘗試民間融資卻遭詐騙,累計損失近百萬元。為尋找資金,企業主一個人開車跑遍全國,為搶時間幾乎連夜駕駛,吃盡苦頭卻走了無數彎路。“若當時副縣干部兌現承諾放貸款,企業現在早已是行業精英”,企業主痛心疾首。
家庭的破碎更讓他瀕臨崩潰:年事已高的父親原本身體健康,因企業資金鏈斷裂,政府貸款承諾不兌現,壓力過大導致突發疾病,卻無力支付醫療費,病情急劇惡化,現已失去記憶,走路蹣跚,只能躺在冰冷的病床上;家中取暖費交不起,冬天只能暫住親人家;家人每天以淚洗面、痛苦不堪,不禁質問:為何招商引進企業卻又讓其陷入絕境?副縣干部又出于什么目的?企業每天損失近萬元,累計損失超兩千萬元,已瀕臨破產。
“父親的病是被政府拖出來的,副縣干部的不作為,不僅毀了我的企業,更毀了我的家!”企業主悲憤直言。
六、絕境呼救:懇請上級督察機構下訪徹查
當前,天津東某旭巖氏潤滑油有限公司依安分公司已瀕臨絕境。企業主泣血懇請紀某委、中央巡視組、黑龍江省巡視組等各級督察機構:
徹查副縣干部:嚴查其“新官不理舊賬”“惡意刁難企業”的行為,追究不作為、亂作為責任;
打破融資僵局:督促依安縣里兌現承諾,協調銀行與擔保公司落實貸款政策及其它國家性政策資金等,激活企業生產;
修復營商環境:嚴查依安縣商務局等部門提供虛假信息、阻礙企業發展的行為,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如今,在相關平臺搜索“依安縣破壞營商環境”,該企業的遭遇赫然在目,且全國多家媒體機構、電視臺已關注此事,正通過采訪調研還原事件真相。一家累計納稅數千萬、本可帶動百余人就業、年產值有望破億的優質企業,卻被地方相關工作人員逼至破產邊緣。"新官不理舊賬",正經企業遭區別對待,試問哪家投資者還敢將真金白銀投入這片營商“險地”?長此以往,依安縣的招商引資工作必將陷入困局,失去眾多發展良機,淪為投資者心中難以信任的地區。
在國家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的當下,三千多萬抵押物不應抵不過相關工作人員的冷漠,踏實經營的民營企業不應被逼至家破人亡。唯有上級部門介入,方能讓企業重獲生機,讓政策真正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