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蚍蜉撼樹?還是夜郎自大?臺軍最近宣布了一條重磅的消息,多名所謂的將軍為這個消息站臺。但是臺灣民眾、臺灣媒體和部分臺灣政客卻并不高興。
有人毫不隱晦地指出,賴清德這次要讓中國臺灣省“血流成河”。什么消息竟然有這么嚴重的后果?
7月4日臺軍成立了一個新部隊,簡稱海馬斯連,全稱是海馬斯多管火箭導彈連。這是唬人的,誰都知道海馬斯是美國火炮的一個品牌,根本就不是標準的導彈。
雖然海馬斯叫做火箭炮,但是他主要發射的是火箭彈,雖然也可以發射短程的地對地導彈,但是臺軍似乎沒有配備這種導彈。
海馬斯多管火箭炮實際上也就是把單兵火箭筒捆綁在一起,攻擊面積擴大了。
對于集團沖鋒的陸軍來說以及海軍陸戰隊或者堅固的碉堡、坦克、裝甲車、敵方的炮兵陣地、雷達站、導彈發射裝置都具有很好的毀傷效果。
賴清德認為裝備了這種武器如虎添翼。顧立雄親自主持臺陸軍第58炮兵指揮部“海馬斯”多管火箭導彈連的成軍典禮。
這是臺軍第1支這樣的部隊,該部隊的成員曾經在美國參加過集訓,親自將這批海馬斯火箭炮帶回了臺灣。
民進黨當局說要把海馬斯多管火箭導彈連與其他武器組成聯合作戰體系。這大概是受了5月7日印巴沖突中共享數據鏈的影響。
即便臺軍也能夠打造共享數據鏈,那么海馬斯火箭炮能夠讓賴清德實現野心嗎?
海馬斯火箭炮要想發揮很好的效果,首先火炮的數量要多,二是炮彈要充足,三是軍人要能夠熟練地使用,四是這款武器要有很好的自衛能力,五是要有足夠的零件,以便及時維修。
民進黨當局具備了這5個要素嗎?
民進黨當局從美國采購了29套海馬斯火箭炮系統,2024年9月份,第1批海馬斯火箭炮交付給臺軍共有11套。
炮彈數量的問題就難以解決,海馬斯火箭炮不能使用迫擊炮彈。只能使用美國專門生產的海馬斯火箭炮炮彈,但是從美國將炮彈運到臺灣,周期非常長。
如果臺灣島被封鎖了,根本就無法運輸。另外別看每一枚炮彈的價格不貴,但是這種炮彈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一次就打出六發,而且發射速度非常快,如果大量使用,對資金的消耗也是非常可觀的。
如果這種火炮不能夠對對方以沉重的打擊,那么就會被反過來被別人沉重地打擊,而且越是優秀的武器,越是容易首先受到打擊并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如果臺軍敢用海馬斯火箭炮與解放軍對抗,那么必然會成為重點打擊的對象。因此民進黨當局引進29套海馬斯火箭炮以后會讓臺灣省血流成河的說法一點不夸張。
顧立雄說新組建的單位面臨著全新挑戰的說法,還真不假。給臺軍帶來麻煩是真的,能不能提高臺軍的防備能力和打擊能力還真的不好說。
臺軍負責人說,海馬斯火箭炮將配合臺陸軍戰術區域導彈來提高所謂的防衛能力。要想讓火炮和導彈協同作戰,必須進行多次演練。
大概是因為炮彈數量不足,所以自去年海馬斯火箭炮送到臺灣島上也來,至目前為止,臺軍僅于今年5月12日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了海馬斯火箭炮的第1次實彈射擊。
這個時代射擊實際上是有水分的,并不是使用真實的炮彈進行射擊,而是使用了練習彈,并且每輛海馬斯火箭車只發射了三枚練習彈。
真實炮彈爆炸以后產生的效果和裂隙彈爆炸以后產生的效果是沒法相比的。可笑的是臺軍在使用練習彈的時候也出現了問題。
在首次使用練習彈進行實彈射擊的時候,只有一輛火箭車完成了發射,其余10輛車在發射過程中出現了信號異常的情況。
經過生產該款火炮的美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技術人員維修以后,才繼續完成剩下兩彈的發射。
負責實彈射擊指揮的臺軍指揮人員稱操作海馬斯火箭炮進行實彈射擊的過程完全符合美方的操作規程。這是說美方的操作規程有問題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還真壞了。
綠營的一些媒體,明明知道出現了這個問題,還把引進的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炮吹得神乎其神。
綠營媒體之所以如此大吹,是因為在俄烏戰場上海馬斯火箭炮確實對阻止俄軍的行動起了不少作用。
實際上俄軍并不是沒有能力摧毀所有的海馬斯火箭炮俄軍只要通過增加壓力,迫使烏軍早日結束戰斗。
另外烏軍使用海馬斯火箭炮的時候,得到了美軍的有力配合,包括衛星情報的支持,而俄羅斯沒有能力阻止美國提供的情報支持,但是解放軍的情報戰能力就非同一般了。
海馬斯火箭炮要想發揮作用,必須得到其他武器的配合,尤其是情報的支持。因為這是一種超視距打擊行動。
海馬斯火箭炮具有高機動性,它的組成分為火力模塊、車輛底盤、火控系統、通信設備等。其車輛底盤是以5噸級的重型戰術卡車底盤為基礎改造的。
其炮筒除了可以發射火箭彈以外,也可以發射短程地地導彈。如果發射火箭彈,一次可發射6枚,如果發射短程地地導彈一次,只能發射一枚。
因為一個發射箱只裝了一枚地地短程陸軍戰術導彈。如果裝備制導火箭彈,可以打擊42公里到80公里范圍內的目標。如果使用短程導彈,可以達300公里范圍內的目標。
如果配備了很多套海馬斯火箭炮,使用火箭彈進行齊射的效果比使用地地導彈齊射的效果更好。
在2022年6月份的俄烏沖突中,剛拿到海馬斯火箭炮的烏克蘭軍隊曾經打擊了俄羅斯22集團軍指揮部和幾座大橋,2023年也多次給俄軍造成重大傷亡,包括俄軍第40海軍陸戰旅指揮部也受到襲擊。
不過民進黨大局訂購海馬斯火箭炮的時候,還沒有發生俄烏沖突,那個時候民進黨當局并不知道海馬斯火箭炮竟然有一定的實力。因此2020年只訂購了11套,2024年才又補訂了18套。
對于臺軍來說,采購火箭彈顯然比采購地地導彈更合算,無論從成本還是數量上來說,火箭彈比地地導彈更有性價比,因此說臺軍把海馬斯火箭炮連命名為海馬斯多管火箭導彈連是虛張聲勢。
沒有導彈的連隊,根本沒有資格叫導彈連。由于沒有海馬斯火箭炮專用的導彈,所以臺軍才計劃讓其他導彈與海馬斯火箭炮配合使用,這也可能是該部隊被命名為中國火箭導彈連的一個原因。
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就使用導彈配合無人機對海馬斯火箭炮進行打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俄羅斯使用偵察式無人機在海馬斯火箭炮藏身的地方進行搜索,通過尋找熱信號或地面上的行動軌跡來確定海馬斯火箭炮的準確位置。
無人機將經度坐標和維度坐標發射給后方的指揮系統,指揮系統使用射程達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對海馬斯火箭炮長征的地點進行點對點清除,幾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最近幾年舉行的環島演習中,解放軍每次都使用遠程火箭炮進行了射擊試驗。解放軍使用大批量的遠程火箭炮進行齊射,海馬斯火箭炮往哪藏呢?
區區29套海馬斯火箭炮還不夠解放軍塞牙縫的,解放軍的火箭炮的數量遠遠多于臺軍的火箭炮數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