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文章首發于“譚浩俊”,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后臺留言。
據南方Plus報道,7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通知》。根據這份通知,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評估認為該技術處于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決定禁止其在臨床治療中使用。
這是一則非常奇怪的通知,據悉,國家衛健委此前還發布了《關于禁止將“空腸回腸吻合術”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通知》,理由大致相同。我們不禁要問,既然這些技術尚處于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注意,不僅是早期,而且是探索階段,就被很多醫院和醫生運用了,那么,到底是誰在組織推廣運用呢?誰支持這項技術的推廣運用呢?為什么醫院和醫生在沒有達到臨床運用條件的情況下就實施這些技術呢?有多少醫院和醫生實施過這些技術呢?有沒有取得使用效果呢?收費情況如何呢?有沒有打著治病的旗號大量收費現象呢?
很顯然,衛健委的叫停,是有依據的,也是必須的。問題在于,為什么這樣一些技術上完全不成熟,甚至連早期臨床試驗效果也沒有達到,而只是處于探索階段的技術,醫院和醫生就敢明目張膽地實施呢?到底是想為病人治病還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斂財呢?在技術沒有得到臨床數據充分證明的情況下,就大量實施,就是把病人當小白鼠,是極不負責任的。如果再高額收費,就只能認為是斂財,并把那些真心為了病人的醫生也禍害了。
有人說,反正阿爾茨海默病治不好,不如死馬當活馬醫,或許能夠治好或改善呢。這樣說,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人不是小白鼠,絕不能在技術還處于臨床早期試驗的情況下,就拿病人進行試驗。即便需要,也必須與病人家屬簽訂相關協議,而且,不能收費。否則,就不是臨床試驗,而是推廣運用,是成熟技術。
而從此前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阿爾茨海默病手術是收費的,且收費標準不低。這也意味著,所謂的臨床手術,已經不是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而是推廣運用階段了。那么,在技術還處于早期臨床探索階段的情況下,為什么醫院和醫生敢做出如此行為呢?到底是想給病人治病還是想以手術之名收費呢?
我們不想從壞的方面去揣摩醫院和醫生的行為,有些醫生,可能確實是想通過自己的技術給病人減少痛苦,給家屬減輕負擔。但是,在技術層面根本沒有達到推廣運用的情況下,就有很多醫院和醫生在運用這些技術,無論怎么解釋,都不是想為病人治病的表現,而很有可能是想通過這項技術斂財了。因為,阿爾茨海默病手術不像其他病的手術,可以有比較明顯的判斷標準,有沒有效果,醫院和醫生都能找到理由,譬如沒有繼續加重、反應比以前好了等定性分析,也無法判斷的東西。為什么 “空腸回腸吻合術”也被叫停,同樣是沒有判斷標準和評價指標。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這些開展了“阿爾茨海默病手術”、“空腸回腸吻合術”的醫院和醫生,當如何看待呢?其收取的費用,是否應當退還給病人及其家屬呢?因為,臨床試驗應當免費,醫院和醫生的目的應當是跟蹤采集數據,對手術的效果進行評估分析,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臨床試驗,在有充分數據證明技術已經可以進入到推廣運用的情況下,再廣泛推廣,而不是現在就收費手術。
今日頭條 | 搜狐 | 一點資訊 |
新浪頭條 | 大魚號 | 雪球 |
百家號 | 東方財富 | 智云平臺 |
京東金融 | 小紅書
作者|譚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譚浩俊微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