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新鮮榴蓮進口量大幅下降,引發業內廣泛關注。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新鮮榴蓮進口總額同比下降32.5%,至19.3億美元,進口量亦同比減少32.9%,降至39.09萬噸。其中,越南受沖擊最為嚴重。
海關數據顯示,越南對華榴蓮出口總額在同期銳減近62%,至2.54億美元。出口數量同樣大幅下降,幾乎腰斬。作為中國第二大榴蓮供應國,越南的市場份額顯著萎縮。相比之下,中國自泰國進口的榴蓮盡管也有所減少,但降幅相對溫和,同比下滑24%,總額仍達16.7億美元,泰國繼續穩居中國最大榴蓮供應國地位。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自年初起對榴蓮進口實施更嚴格的衛生與檢疫標準,尤其加強了對農藥殘留、重金屬和非法添加色素的檢查,極大延長了清關時間,令部分出口國措手不及。越南共產黨官方媒體《人民報》曾報道,今年1月,越南榴蓮對華出口比例從去年的92%驟降至57.6%。(相關閱讀:泰國榴蓮對華出口恢復 嚴格質保符合中國新標準)
香港S&F Produce Group開發總監Sam Sin表示,中國在農殘限量的監管上“變得更為嚴格”,出口商須迅速適應調整。“越南種植者和貿易商需要達到新的標準,”越南富布賴特大學政治學家阮清忠指出,“他們今年可能會受挫,但也將從中汲取教訓。”
相比之下,泰國在農產品標準化方面更為成熟。據國際顧問Dan Martin分析,泰國迅速建設起農場級檢測機制,并恢復了中方信任。而越南許多產區仍缺乏基礎檢測實驗室,出口審批常因檢測能力不足而延誤。
“我們這里沒有像樣的實驗室,”在越南平順省種植榴蓮7年的果農黃春山表示,“如果要和泰國競爭,這方面我們就先輸了一步。”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加強檢疫措施的背景,是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作為“水果之王”,榴蓮在中國市場仍然供不應求,一顆6公斤的榴蓮售價可達200元人民幣。然而,只有符合中國標準的優質榴蓮,才能順利叩開這一龐大市場的大門。
- 泰國 暹羅飛鳥?(siambird) 編輯部編譯出品?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