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
汗皰疹、痱子、腳氣
這三種皮膚病
也是說來就來了
今天
我們就來跟大家講解下
這三種夏天高發的皮膚問題
以及正確的應對處理辦法
癢得受不了的
汗皰疹
汗皰疹通常長在手心、手指上,一長就長一片,密密麻麻的,外表看有點像一堆小水珠。
汗皰疹也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濕疹類型,尤其在春末夏初時容易高發。
這個皮膚病的罪魁禍首并不是汗,更多的是跟這些因素相關:
1.過敏反應:接觸鎳、鉻等金屬,如戴了含有這些金屬的首飾、手表會出現的過敏反應;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比如有的人就對某些洗衣液、洗潔精中的部分成分過敏,使用后就會出現汗皰疹。
2.真菌感染:其他部位比如足部有真菌感染的情況,也可能因為免疫交叉反應,引發手部出現汗皰疹。
3.精神壓力與生活習慣:情緒波動、吸煙、日曬及睡眠不足可能誘發或加重。
4.有家族史、有濕疹病史。
汗皰疹的治療,可以靠忍
汗皰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如果脫離過敏、感染、精神壓力等病因的話,一般半個月左右即可自愈。
汗皰疹癢起來的時候,真的不建議去摳!摳一時爽,要是水皰摳破了,可能會長期反復不愈,或者感染化膿。
簡單的方法如冷敷會有幫助,但熱水沖洗會加重。有些汗皰疹還會起鱗屑,可以使用保濕霜進行保濕。
用藥方面,一般情況下可以嘗試用爐甘石洗劑外擦,如果發現水皰有破損,就不建議使用。
如果確定是清洗劑、洗衣粉這類產品引起的汗皰疹,可以在使用時戴上手套,出汗后及時更換。
另外,汗皰疹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外用藥物緩解。同時,對于容易長汗皰疹的朋友,要注意在洗手洗腳后擦干水分,并注意隨時保濕。
出汗多最容易長的
痱子
痱子也被稱為熱疹、汗疹,是一種因高溫潮濕環境下汗液排出受阻引發的表淺性、炎癥性皮膚病。
最常見的有白痱、紅痱、膿痱三種類型。
1.白痱:表現為針尖至針頭大小的淺表性小水皰,皰壁薄,清亮,周圍無紅暈,易破,也不癢;有時候發燒時,會出現這種白痱。
2.紅痱:夏天最常見的就是這種,皮膚上出現密集的紅色的丘疹或丘皰疹,周圍有明顯紅暈,伴有瘙癢或灼熱感。
3.膿痱:在紅痱的基礎上出現針頭大小的淺表膿皰,可能有細菌感染。
正確應對痱子 要這樣做
治療痱子其實簡單,就是讓長痱子的人涼快點,保持皮膚的干爽。
天熱該開空調、該開風扇時要開。要保持皮膚清潔,洗臉洗澡時用溫水輕輕沖洗長痱子的地方,不要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產品。
另外,可外用爐甘石洗劑,但再次強調一下,如果痱子有破損就不能用!如果出膿痱、感染的情況,在醫生指導下可使用抗生素藥膏控制感染。情況持續加重出現發熱、皮膚大面積紅腫、滲液等,要及時就醫。
此外,傳統痱子粉多含滑石粉、氧化鋅、薄荷腦等,有吸濕、收斂、清涼止癢等作用,如果是沒有皮損的皮膚,為了預防長痱子,可以少量用在容易出汗的部位;但已經長了痱子,尤其是紅痱、膿痱,使用痱子粉可能會讓粉黏附在皮疹表面,阻礙汗液蒸發,加重炎癥。
痱子粉并非預防痱子的必需品,更推薦降溫、干燥來解決這一問題。
又癢又臭的
腳氣
腳氣又叫足癬,是由皮膚癬菌引起的腳部淺表皮膚真菌感染,是一種會傳染的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癢、脫皮、起水皰,還會出現腳趾之間糜爛、浸漬發白,可伴發臭味。
雖然說腳氣一年四季都可能會有,但夏天是腳氣的爆發季。作為引發腳氣的主要“元兇”,皮膚癬菌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繁殖速度驚人。再加上夏天穿涼鞋、游泳、去河邊耍水、穿鞋捂汗等生活方式,都給了真菌更多的機會。
治腳氣還是要靠這些藥
在治療腳氣上,常用的藥物有很多,至于具體你適合哪種,還是去就診聽醫生的推薦。
在使用中也要注意,為了達到治療效果,應足療程、足劑量使用這些藥物,不要自己覺得稍微緩解就私下停藥了,真菌感染是很容易復發的;涂完藥后,記得等幾分鐘藥物吸收后再穿鞋襪;用手涂藥時,涂藥后清洗雙手,避免造成二次傳播。
來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