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7日,特朗普宣稱,從8月1日起,將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加征25%至40%不等的關稅,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全球關注。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預計未來幾周內與中方官員會面。這一系列動作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考量?
特朗普以“貿易不對等”為由,向14國發出“關稅最后通牒”。日本、韓國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此次首當其沖,將面臨25%的關稅。另外,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同樣被征收25%關稅;南非和波黑是30%;印度尼西亞為32%;塞爾維亞、孟加拉國達到35%;泰國、柬埔寨有36%;老撾和緬甸則高達40%。特朗普在致各國領導人的信中直言,當前稅率遠低于消除貿易逆差所需水平,并威脅若對方報復,美國將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國際貿易(資料圖)
日韓兩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規模龐大。去年,日本與韓國對美出口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汽車、半導體、機械產品等是主要出口品類,構成美對兩國貿易逆差的核心部分。美國此番加征關稅,無疑將對日韓相關產業造成沉重打擊。以汽車行業為例,韓國現代、起亞等汽車品牌在美國市場擁有一定份額,加征關稅后,其產品價格競爭力將大幅下降。日本的豐田、本田等車企也面臨同樣困境。半導體領域,日韓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美國的關稅舉措可能擾亂產業鏈供應鏈,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格局。
在特朗普的信件中,還拋出了“橄欖枝”,聲稱若相關國家企業赴美設廠,可豁免關稅,且審批“只需幾周時間”。這一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旨在推動美國制造業回流,增加國內就業崗位,重塑美國制造業優勢。不過,從現實來看,企業遷移工廠并非易事,涉及產業鏈配套、勞動力素質、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日韓企業在美國設廠,雖然能避開關稅,但可能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等問題。
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日韓兩國反應各異。日本首相石破茂連用兩個“遺憾”表達不滿,同時強調“沒有輕易妥協”。日本農業利益集團勢力強大,對美農產品出口是日美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征關稅可能沖擊日本農業。而韓國總統府則緊急召開對策會議,產業部聲明隱含辯解意味,稱新政府成立不久,雖積極談判但時間有限。韓國新政府上臺后,外交政策處于調整期,政治基礎尚未穩固,在應對美國關稅問題上顯得較為被動。
李在明(資料圖)
在特朗普對14國揮舞關稅大棒之際,中國卻暫未被列入名單。這背后有諸多因素。一方面,中方此前的反制措施十分精準有效。在過往貿易摩擦中,中方對美加征關稅、管控稀土出口等舉措,直擊美國要害。美國諸多產業對中國稀土依賴程度高,中國管控稀土出口,使美國相關企業面臨原材料短缺風險。同時,中國對美部分產品加征關稅,影響了美國相關產業的市場份額和利潤。這一系列反制讓美國意識到,其經濟對中國商品存在較強依賴,不得不有所顧忌。
另一方面,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廣闊市場,賦予了中國與美國“相互摧毀”的能力。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消費市場。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擁有巨大商業利益,蘋果、特斯拉等眾多美企在中國市場營收可觀。若中國對美企實施系統性反制,美國企業將遭受重大損失。特朗普政府忌憚于此,在關稅問題上對中國采取了相對謹慎的態度。
此前,中美代表在英國談判后,達成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中國適度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美國則解除部分芯片設計軟件以及航空發動機限制。這種以資源換技術的臨時框架,為雙方關系緩和奠定了基礎,也使得中國在此次關稅風波中暫避首輪打擊。
就在特朗普宣布對14國加征關稅的同一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預計未來幾周內與中方官員會面,討論內容將不限于貿易,還可能涉及更廣泛領域。貝森特提及此前在日內瓦、倫敦與中方的良好會晤,暗示雙方溝通渠道暢通,且有進一步合作的意愿。
美國此時尋求與中國會談,背后有著深刻的國內經濟背景。美國國債當前出售遇冷,為刺激經濟,美國剛剛通過“大而美”法案,計劃將國債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急需外部資金支持,中國作為美國國債的重要持有國,其態度至關重要。此外,美國國內通脹警報不斷,民眾生活成本上升,對特朗普政府不滿情緒增加。若經濟問題得不到改善,特朗普政府在明年中期選舉中可能面臨慘敗。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希望通過與中國會談,在經貿等領域達成合作,緩解國內經濟壓力。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全球貿易秩序正處于動蕩變革期。金磚國家峰會譴責美國違反WTO規則的單邊措施,特朗普隨后威脅對支持金磚反美政策國家加征10%關稅,引發巴西等國反擊。美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需要與中國等大國溝通協調,維護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影響力。
石破茂(資料圖)
對于美方的求和信號,中國外交部展現出十足定力。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建議記者向主管部門了解情況,強調希望美方相向而行,暗示中方掌握關稅反制工具箱,但優先選擇對話解決問題。同時,中方指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各方利益,表明了中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的立場。
此次特朗普對14國加征關稅,是其“美國優先”政策的延續,給全球貿易秩序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日韓等國作為美國盟友深受沖擊,而中國憑借自身實力和巧妙應對,暫避首輪打擊。美國財長尋求與中國會談,反映出美國在經濟和地緣政治等方面面臨的困境。未來,中美會談結果、日韓等國應對舉措以及全球貿易格局走向,都值得持續關注。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為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唯有通過平等對話、合作共贏,才能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