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史大郎
“誰在栽贓,誰在陷害”。
最近,電視劇《以法之名》很火,這句出圈臺詞名場面,至今仍是短視頻的流量密碼,劇中的萬海案錯綜復雜,但在里面可以看到不少現實原型。
其中就有著名的“李途純案”。
李途純是太子奶的創始人,90年代從國企下海,通過賣掛歷賺到了第一桶金。
1996年,他在湖南株洲,建立了太子牛奶廠,生產乳酸菌牛奶。
那會兒,產品想出圈,就得打廣告,電視廣告的洗腦能力最強,而電視廣告里面,央視廣告最貴,但是效果也最好。
1997年,央視廣告招標,沒有入場券的李途純帶著20萬去了,而混進去的李途純看上了《天氣預報》前5秒的黃金時段。
競爭很激烈,價格很快就喊上去了,場上都是知名品牌,根本沒人知道太子奶,李途純都沒跟公司商量,就開始叫價,手里只有20萬的李途純,50萬起跳,最終88888888元成交,成為食品飲料標王。
8888萬,啥概念呢?大約是太子奶全部資產。
但是,成為“標王”之后,故事就不一樣了,銀行開始給太子奶貸款,最后,廣告費都是靠銀行貸款支付的,但是,這一波,直接讓太子奶爆了。
“每天喝瓶太子奶,天天補充乳酸菌”,這句話從株洲走向全國,當年就直接帶來1億的訂單。
10年之后,太子奶營收20億,市占率76.2%,全國乳酸菌行業全國斷層第一。
越來越好的太子奶,也搞了不少副業,超市、辣醬、房地產,只是副業不咋賺錢,還得吸血,讓太子奶對資金的需求很大。
這個時候,各路資本也盯上了太子奶,比如雀巢就曾想整體收購太子奶。
但是,這個時候,太子奶正是高光的時候,與整體賣掉相比,能保住控制權又能拿融資的股權投資方案顯然更好接受。
2007年,在蒙牛的投資上賺了不少的英聯投資、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來了,7300萬美元,拿到30%的股份,解決了太子奶的資金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一份對賭協議:
在注資后的前三年,如果太子奶集團凈利潤增長超過50%,就可降低注資方的股權,如完不成30%的業績增長,李途純將會失去控股權。
而花旗銀行領銜的銀行團,還給了太子奶5億授信。
這個對賭,對于太子奶來講,其實也不算難,李途純的目標更高,要5年內總資產20億,總銷售額100億,10年之后銷售額1000億,是“太子奶一定要實現的目標”。
結果,拿錢擴張的李途純,遇到了一個悲慘的2008年,天災人禍一起來了:
1、金融危機來了,外資投行也沒幸免;
2、“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對奶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3、南方雪災,對湖南影響最大,直接打擊了太子奶的生產和供應鏈。
咋辦呢?
李途純開始硬著頭皮,用各種渠道找錢,最終從經銷商、員工以及社會集資,搞到了1.3億,但是對于20多億的負債,這1.3億也沒啥效果。
最終,對賭失敗,花旗逼債,李途純還是失去了控制權。
這個時候,太子奶歸誰呢?被株洲市全資的高科奶業托管經營。
而在2010年7月,李途純因為那1.3億的集資款,被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收押了。
這期間,高科奶業從國企變民營控股,負責人文迪波被紀委調查,太子奶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被三元和新華聯接盤。
李途純徹底出局,而太子奶的輝煌也就徹底落幕了。
在里面,李途純也拒絕認罪。
他認為,太子奶的土地、廠房、商標、李途純個人品牌資產,七七八八加一起有160多億,完全能負擔得起債務。
而自己之所以“進去”,是因為“五人小組”要搶奪太子奶的資產,里面不清不楚的關系太多了,比如帶隊抓他的副局長凌婭的丈夫,就在高科奶業任職。
而李家人為李途純的申訴,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李途純的舅舅因拒絕作偽證被逼自殺;弟弟妹妹在連番恐嚇下精神失常,最終癱瘓在床;一位工程師朋友在“飯局”上被大量灌酒后身亡;懷孕的女同事遭受精神折磨幾乎流產。
而在被羈押15個月后,檢方確定不起訴,李途純被釋放。
出來之后的李途純,把炮口對準昔日的“敵人們”:所謂的“五人小組”、花旗銀行、境外資本……
只是,李途純的聲量早就大不如前,已經沒什么人聽他說了。
2022年開始,“五人小組”成員陸續被查,2023年,凌婭自首,太子奶的資產疑云到底何解,這中間更多的內幕有待披露。
只是,這些官員被查,也沒改變啥。
李途純的兒子搞了一個新的奶業品牌,但是一直也沒火起來,太子奶已經轉了第三手,現在由三元全資控股了,但連年虧損。
一代標王品牌,就此幾近湮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