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使其生效。在此之前,美國國會眾議院已經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該法案。該法案在更早些時候(7月1日)也已于參議院獲批。“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宮后推出的標志性立法議程。該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延長特朗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于2017年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讓小費和加班工資收入免于納稅等,其核心條款是降低企業稅。
在電動汽車領域,法案決定自9月30日起終止7500美元的新車購置稅收抵免政策,同時4000美元的二手電動汽車抵免也將不復存在。此外,獲得稅收抵免還需滿足新的本土制造組件要求,自2026年起,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制造等清潔能源項目也必須符合新的材料采購標準。特斯拉CEO馬斯克批評稱,該法案“完全瘋狂且具有破壞性。它給傳統的行業提供補貼,同時嚴重損害未來的行業”。這一法案的一個意外后果可能是催動7—9月的電動汽車售賣熱潮。
大而美法案落地(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馬斯克與特朗普政府圍繞“大而美”法案的矛盾再度升級,該法案已于4日被正式簽署生效。第二天,馬斯克宣布成立一個獨立于共和、民主兩黨的新政黨——“美國黨”,并聲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瞄準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爭取在參眾兩院占得一席之地。對此,特朗普回應稱,馬斯克“可以從中找點樂子”,但他認為這實屬“荒謬”。
馬斯克曾斥資近3億美元支持特朗普2024年連任競選,還一度頻繁出現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等場合,陪伴在特朗普身邊。在特朗普執政的前幾個月,馬斯克曾擔任其縮減和重塑聯邦政府的高級顧問。但隨后,馬斯克和特朗普因“大而美”法案產生分歧并鬧翻,馬斯克曾短暫嘗試修復關系,但未成功且分歧越鬧越大。不過,美國民主黨似乎對特朗普與馬斯克的決裂表示歡迎。
馬斯克組建新黨派(資料圖)
在這關鍵時刻,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拜登在出席人力資源行業組織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他總統任期內的一些關鍵成就正在特朗普政府統治下“迅速生變”,并表示歐洲領導人在他離開白宮后曾多次向他尋求建議。在超一小時的講話中,拜登未直接點名現任總統特朗普,但他警告稱,美國從世界舞臺撤退將帶來風險,并宣揚了其在總統任內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所做的努力。
拜登執政時期,與歐洲盟友聯手推動俄烏沖突,還聯合多國對中俄實施圍堵,雖然計劃失敗,但好歹也是加強了美歐的聯系,讓美國不是“孤家寡人”。然而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臺之后,美歐關系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尤其是特朗普出臺的關稅政策,直接讓美國背后空無一人。美歐好歹是數十年的傳統盟友,拜登或許不反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但最起碼要將拳頭打在七寸上,關稅政策分明可以只針對中國以及親華國家,可特朗普卻偏要針對全球一百多個國家。
拜登批評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資料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4日在白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以此作為美國“獨立日”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同一天,美國全國多地舉行反對特朗普政府移民、經濟和外交等政策的示威抗議。“獨立日”當天,從芝加哥到洛杉磯,從弗吉尼亞州羅阿諾克到南達科他州蘇福爾斯再到俄勒岡州尤金,美國多地舉行了規模不一的抗議。據當地媒體報道,參與者共有數十萬人。示威者走上街頭,手持標語,表達對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內外政策的不滿。
在共和黨拿下白宮與國會兩院初期,民主黨一直在等待共和黨出錯,尤其期待共和黨在減稅與支出的政策上出問題。民主黨認為,該法案對醫療補助和食品援助的大幅削減,將成為其中期選舉奪回國會席位的重要武器,能夠對抗向選民宣傳稅收和移民政策的共和黨對手。近期,兩院民主黨領導均選擇拖延該法案進程,利用立法程序宣示民主黨不滿。同時,輔以集會、選民登記活動、攻擊性廣告、守夜活動等對共和黨發起一輪輿論攻擊,作為中期選舉前拉攏選民的前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