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在近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日本政府早前就中國在東海建設新設施提出抗議,要求中方停止單方面資源開發活動。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此,發言人表示,中方東海油氣開發活動位于毫無爭議的中方管轄海域,完全是中方主權權利和管轄權范圍內的事情。中方不接受日方的無端指責。中方堅持并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實東海問題原則共識,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爭取早日重啟兩國政府間談判。
日本外務省已經發布聲明,宣稱在東海“中間線”中方一側觀察到疑似資源開發設施的新構造物,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當天便向中國駐日公使提出“強烈抗議”。而類似的劇本在今年5月已上演過一次,當時日方同樣以“發現新設施”為由提出交涉,根據日方統計,這類被其標記的構造物已達19座之多。時間再往前推,2018年末,時任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同樣以“極其遺憾”的措辭抗議中國開采船活動。這種接二連三的抗議,暴露出日方對中國的針對性。
東海油田(資料圖)
另一方面日本認為有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背后撐腰,具備在東海問題上與中國搏一搏的資本。最重要的是,東海問題波及面非常廣,牽扯到主權、海洋資源等等問題,特別是還會關乎到臺海問題,自然日本方面要展示強硬,以此尋求插手的借口。從長遠來看,東海問題以日本妥協而完美解決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當前國際形勢屬于是“東升西落”,未來美國必然會撤出東亞,屆時日本就必須要正視東海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三天兩頭抗議,給自己找不自在。
透過現象看本質,日方堅持在這個問題上無理取鬧這么多年,目的不是為了東海的油氣田,而是為了在東海劃界問題上,實現不可告人的野心。中方所遵守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是經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立,得到國際學界公認的概念。反觀日本單方面劃定的“中間線”,既未獲得中國政府承認,也違背了公平原則下的劃界標準。若按此線劃分,日本將非法占據本應屬于中國的大陸架區域,本質上是對國際海洋法的公然踐踏,暴露出其一貫熱衷于政治操弄的本質。
特朗普與石破茂(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據人民日報援引《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將于2026年1月在南鳥島周邊海域啟動稀土試驗性鉆探。該機構將利用“地球號”鉆探船,抽取位于海面下5500米深處含稀土的泥漿,若能成功則將成為世界首例。在全球稀土生產大部分由中國承擔的背景下,日本此舉旨在推動國產稀土資源開發。日本專屬經濟區海底分布著富含稀土的泥漿與巖石。僅在南鳥島周邊,稀土儲量便達1600萬噸,規模居全球第三位。
“美國周二宣布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啟動一項關鍵礦產倡議,以抗衡中國。”據路透社報道,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當地時間7月1日在華盛頓召開外長會,在會后發布的聯合聲明中,四國外長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宣稱該倡議“旨在通過合作保障并使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以增強經濟安全和集體韌性”。不過,多家報道同時指出,該機制成員間正因貿易摩擦和其他分歧而關系緊張。
稀土(資料圖)
四國表面團結難掩深層裂痕。日本遭遇美國加征鋼鋁50%關稅和汽車25%關稅的經濟重壓,導致原定美日“2+2”高層會談被迫推遲。印度則因美國在印巴沖突中態度曖昧而耿耿于懷——尤其是特朗普高調宴請巴基斯坦陸軍元帥穆尼爾,給新德里潑了一盆冷水。
更根本的矛盾在于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測算顯示,美國關稅或使日本GDP增速下滑0.71%-0.76%,汽車業供應鏈面臨斷裂風險。這種背景下,所謂礦產聯盟更像是同床異夢的權宜之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