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王世龍 蘇爽
7月7日,武漢氣溫升至35℃以上,武昌客車車輛段的整備場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熱浪撲面而來,一趟趟列車卷著熱浪緩緩駛入股道。
進入暑運以來,湖北省內宜昌、恩施、荊門、利川等地臨客、旅游專列大量開行,檢車員平均每天技檢作業12趟車,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30%。高溫下,他們在幾十度的地溝內、車頂上檢修作業,確保每一趟列車安全正點。
整備場上,客車檢車員許立業遵循著師傅黃望明傳授的檢修秘訣:不少走一步、不少看一眼、不少敲一錘,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走進股道,一股熱浪撲面而來,猶如置身蒸籠,汗水順著鼻尖不停地往下滴。許立業俯下身,鉆入車底,仔細檢查車輛的轉向架、制動裝置、輪對、車鉤等關鍵部位。車底空間狹小,光線不足,許立業借助手電筒弓著腰作業,錘子落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每一個動作都很標準、迅速。不一會,汗水很快濕透了工作服,豆大的汗珠順著工作帽帽檐往下滴,工作服領子結滿了白色的鹽漬,他顧不上休息,依然專注著檢查每一個配件、每一個螺栓、每一處焊縫。
“高溫下,車輛金屬部件容易出現應力疲勞,制動管和金屬軟管橡膠配件容易出現老化現象,故障更容易‘隱藏’,必須得全神貫注。”許立業一邊說,一邊查看制動軟管連接處是否漏風。
“列車軟管連接處橡膠皮碗經過高溫炙烤疑似出現老化。”突然,許立業發現其中一節車廂的制動軟管存在輕微漏風現象,經過反復確認,他把問題錄入PDA系統,并通知維修班組及時進行處理。這是他今天上午檢查的第三趟車,為了防止中暑,他掏出一小瓶藿香正氣水一口氣喝完,然后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繼續朝下節車廂走去。
一個小時后,一趟列車全部技檢作業完畢,許立業和同事滿頭大汗,臉被曬得通紅,渾身濕透的工作服在高溫下干了濕、濕了干,他們趁著下趟車調車的間隙,走進間休區,拿起一瓶冰鎮的礦泉水一飲而盡。許立業說:“從早上到晚上,他們平均每人要檢查70輛車,彎腰100余次,步行2萬多步,長時間在高溫下作業,要及時補充水分,平均一天要喝6瓶礦泉水,為了防止中暑,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攜帶人丹、十滴水、速效救心丸等防暑降溫藥品。”
20分鐘后,列車調車作業完畢,許立業整理好工具裝備,再次走進熱氣騰騰的“烤”場,不一會,他們的臉上又是滿頭大汗,叮叮當當的檢車錘敲擊聲又在火辣的整備場再次響起。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