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北京邀請函5天后,李在明接下美國信函,特朗普開出懲罰條件。一邊是友好邀請函,另一邊則是“懲罰貿易”函,友好邀請函比“懲罰貿易”函早發五天時間,左右為難的李在明默默陷入沉思狀態。到訪我國參加九三勝利日大閱兵可能會使得懲罰加劇;不來我國參加九三勝利日大閱兵也要面臨巨額懲罰,干脆就去,因為是“被迫”前去的,找理由非常方便。反正還沒去都已經這樣了,倒不如破罐子破摔,先拿穩我國給的這一份稀土外交,李在明有很大可能會作出這樣的選擇。
據媒體報道,特朗普于本月7日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公開自己寫給韓國總統李在明和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信。
在信中特朗普提到,雖然日韓兩國和美國存在巨額貿易逆差,但美國還是作出了選擇同日韓兩國合作的選擇。
可美國作出此番讓步需要實現日美、韓美貿易朝著更加公平的方向前進,如果日韓想要對產自于美國的產品加征關稅,那么美國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同時跟進。
美國跟進的關稅稅率以日韓作出的回應為基準,但大基礎不變,加征關稅稅率的起點是25%。
從這一系列的表態來看,特朗普的誠意實際可以用少的可憐來形容,與其說是一封貿易信函倒不如說是具備多重懲罰措施的提前打好預防針的“勸降信”。
因為特朗普十分清楚明白,美國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日韓兩國除了妥協之外就沒有其他路徑可走。
但日韓得到了我國釋放出的極大善意,此舉使得日韓對于想要的東西有了一絲底氣,或者說日韓不甘心就這樣直接“投降”,怎么樣也要先掙扎一番。
于是乎,這樣的一幕就此出現:特朗普直到現在都沒有給日韓好臉色看,盡管已同石破茂舉行多次會談,可日美雙方始終無法談攏,單單是汽車行業就是無法繞開的一個重要方面。
至于離我國更近的韓國,特朗普更是沒有給李在明一點單獨舉行會談的機會,而且還間接促使魯比奧取消了訪韓計劃。
很明顯特朗普是在敲打韓國,對李在明發出了警告:不要以為作出向我國靠攏的選擇就可以躲開中美關稅戰的大背景;不要妄想憑借中韓關系逐漸回暖就由衷影響美韓關系。
事實上,不少分析人士也從北京和華盛頓分別發來的信函當中得出了這一答案,理由是我國給李在明發送的閱兵邀請函早于特朗普發送的貿易警告函。
特朗普很明顯是對韓國有所不滿,否則不會這么不近人情,要知道,韓國是第一個獲得我國稀土產品供應的國家。
美國現在雖然也可以拿到我國的稀土產品,但有先后之分以及暫時性和長久性之別,美國完全可以從韓國手中轉進口產自于我國的稀土產品,將其視為最后的退路。
可是特朗普卻完全沒有這樣做,反而是仍然未改敲打警告韓國,仿佛在暗中傳達出了美日韓仍然需要維持在東北亞格局上的團結態勢一般。
韓國要想和俄羅斯、朝鮮和我國關系解凍,首先需要考慮自身能不能夠承受得起來自于美國的懲罰,一句話,特朗普不允許李在明務實外交,因為日韓占美國的便宜已經夠多了。
而特朗普又“法外開恩”,愿意繼續和日韓合作,這就已經算是特朗普式的誠意和重視了,如果日韓不知好歹,可就別怪今后心狠手辣、辣手摧花。
老實說,雖然現在從表面上來看李在明擁有絕對主動權地位,但真實情況卻是非常被動。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已經到了刑場上,左右都是一刀,不和我國加強貿易往來聯系就意味著韓國內政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而關稅戰的大背景無疑會使得韓國進一步走向衰弱;
和我國加強貿易往來聯系卻會使得美國緊追不放,由衷讓韓國墮入更為弱勢的深淵當中“難以自拔”。
言而總之,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對著韓國獅子大開口了,而且不允許韓國展開其他方式的自救行動,韓國只能乖乖聽話。
但李在明不是尹錫悅,同樣的,石破茂也不是岸田文雄,一味施壓的結果只會使得美日韓三國產生更大的分歧矛盾,這會加速日韓向我國靠攏。
可特朗普不管怎么多,習慣維持強硬立場態度的特朗普眼中只會有一個法則,那就是即使牛被強按著也要喝水,不喝不行,不喝就“等著瞧”。
在特朗普再次順眼關稅暫停期期限的態勢下,先拿到眼前利益再考慮長遠利益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反正美國那里逃不過去,為什么不先從我國手中得到一些想要的東西呢?
畢竟特朗普的關稅暫停期是永不設限的,走都走到這一步了,哪里還有什么早妥協晚妥協之分,只怕只有早妥協損失更大、晚妥協反而損失更小的高度可能性。
參考資料:
特朗普宣布對日韓等14國征收25%到40%的關稅,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至8月1日|界面新聞
中方邀請李在明參加九三閱兵?|直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