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故里景區。姚陽 攝
近年來,樂至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資同城化發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等機遇,創新文旅業態融合,形成“紅色鑄魂、農旅富民、文化賦能、體旅興城”的四維發展格局,打造出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樣板,樹立起全域旅游樂至“范兒”。
紅色文旅煥新升級
熔鑄帥鄉精神地標
盛夏時節,陳毅故里景區綠意盎然,成為眾多游客開展紅色教育的首選之地。
作為樂至縣最具影響力的文旅品牌,陳毅故里景區坐落于勞動鎮,距縣城僅8公里,擁有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毅故居以及陳毅紀念館在內的豐富紅色資源。這里不僅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紅色旅游的重要節點,更是成都近郊最近的偉人故里紅色旅游景區。
景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當地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通過創新融合模式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升級,“一方面,強化紅色文化核心地位,整合‘紅色沃土、本色鄉村、綠色山水’三大資源要素;另一方面,打造鄉村風韻休閑觀光帶等特色項目,推動紅色研學從傳統參觀向沉浸式體驗轉型。”
“每年,景區推出詩詞展覽、非遺手作等系列活動,年接待游客達270萬人次。”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景區將持續深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著力建設全國紅色旅游目的地和巴蜀美麗鄉村旅游目的地,讓“帥鄉”文化名片更加響亮。
樂至報國寺。姚陽 攝
農旅融合全域聯動
奏響“田園牧歌”新樂章
在“帥府糧倉”垂釣品火鍋,到高寺鎮體驗采摘樂趣、盡享水果盛宴,赴東山鎮感受種桑養蠶、桑葚釀酒之趣……一個個特色農旅項目,正成為游客親近自然的休閑之地。
帥府糧倉。姚陽 攝
近年來,樂至立足特色農業資源,創新培育生態觀光、農事體驗等新型業態,以萬畝優質糧油基地為依托,加快建設“帥府糧倉”園區;舉辦梨花節、桑葚采摘節等特色活動,持續打造“農業觀光+美食體驗”全產業鏈,擦亮“中國桑都”金字招牌,走出一條“節慶引流、旅游富民”的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目前,樂至蠶桑產業已開發出食品、藥品、工藝品等蠶桑系列產品70余種,蠶桑綜合產值達20億元。”縣蠶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油菜花海里吃火鍋。孫小紅 攝
“從春賞百花到夏摘鮮果,樂至的鄉村總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游客王先生由衷贊嘆道。
文化賦能添活力
古今交融綻新姿
近年來,樂至文化事業迎來高光時刻──濛溪河遺址群獲評“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帥鄉文化底蘊再添厚重注腳;樂至川劇委培生嶄露頭角,讓這一傳統藝術“后繼有人、好戲連臺”;樂至蜀繡“走”出國門,以其精湛技藝閃耀國際舞臺……在樂至,文化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旅游發展動能。
蠶桑宴。孫小紅 攝
近年來,樂至以精品化打造為核心、以特色化發展為路徑、以優質化服務為保障,推出了4條縣域精品旅游線路,推動文旅多元業態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丘區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秋千王國。姚陽 攝
“品燒烤、訪古剎、購特產,樂至已成為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的熱門打卡地。”市民李先生感慨道,“咱們樂至人氣真是越來越旺了。”
體旅聯動促消費
賽事經濟燃動能
在陳毅故里景區來一場健身跑,在綠茵場上揮桿體驗門球之樂,在千畝桑園中聆聽落子聲與沙沙葉響的協奏曲……
帥鄉,活力滿滿。
“樂至有人又有戲” 慶“五一”川劇專場。陳欣 攝
近年來,樂至創新打造“體育+”融合發展生態圈,舉辦了全民健身跑、門球比賽、四川省橋牌錦標賽、青少年圍棋交流賽等省級賽事;通過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配套,構建起“賽事觀賞—深度體驗—消費轉化”的完整商業生態鏈,讓賽事經濟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長效引擎。
在川留學生品嘗樂至燒烤。周媛 攝
“在今年舉辦的全民健身跑賽事期間,客房銷售率較平日提升62%;縣城區燒烤店、特色中餐店較平日營業額增長50%以上,體育經濟的乘數效應顯著。”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以體促旅、以旅彰體的發展模式,正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全民健身跑比賽現場。孫小紅 攝
接下來,樂至將繼續以創新為引領、以融合為抓手,放大特色產業優勢,打造具有樂至特色的“川字號”文旅名品,續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樂至融媒記者唐文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