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9日報道,周二,美國華盛頓州雷尼爾山發生數百次小地震,引發人們對美國最危險火山之一可能蘇醒的新擔憂。美國地質調查局在X平臺上發布消息稱,此次地震群于美國東部時間凌晨4點29分開始,所有地震震級均未超過1.7級。
所有微小地震均發生在雷尼爾山山頂下方1.2至3.7英里處,就地震而言,這一深度相對較淺。美國地質調查局周二發布的一張地圖顯示,此次新地震群是自2020年以來記錄在雷尼爾山的數百次,甚至可能數千次地震中的一部分。
不過,美國地質調查局也指出,這是自2009年以來該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群活動。
盡管地震活動有所增加,但官方表示無需驚慌。地震發生后,該火山的警戒級別仍維持在“正常”水平。
美國地質調查局喀斯喀特火山觀測站(CVO)補充道:“儀器未顯示火山出現任何可探測到的地面變形,且在次聲監測站也未發現異常信號。”
盡管目前看來火山噴發并非迫在眉睫,但雷尼爾山仍是太平洋西北地區喀斯喀特山脈中最活躍的火山之一,且近期發生毀滅性噴發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專家認為,雷尼爾山噴發時威脅極大,因其會產生火山泥流、火山灰降落和火山碎屑流。專家表示,雷尼爾山向太平洋西北地區噴發只是時間問題。
這座巨大的活層狀火山高聳于華盛頓州西雅圖、塔科馬和雅基馬以及俄勒岡州波特蘭等城市近9萬居民之上。盡管雷尼爾山已有1000多年未發生重大噴發,但專家們仍對其保持高度警惕,因其隨時可能噴發,且一旦噴發將造成廣泛破壞。
火山學家、憂思科學家聯盟大使杰斯·菲尼克斯此前告訴媒體:“雷尼爾山讓我夜不能寐,因為它對周邊社區構成了巨大威脅。”
當這座火山最終噴發時,威脅周邊城市的將不是熔巖流或令人窒息的火山灰云,而是拉哈爾:這種猛烈、快速流動的泥流可在幾分鐘內席卷整個社區。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大型拉哈爾可摧毀、磨蝕、掩埋或卷走沿途幾乎所有物體。菲尼克斯說:“塔科馬和南西雅圖是建在雷尼爾山噴發形成的、厚達100英尺的古老泥流之上的。”
這充分表明,這些人口稠密的城市位于未來噴發可能產生的拉哈爾路徑上。火山噴發通常會通過迅速融化覆蓋在火山斜坡上的冰雪來引發拉哈爾,進而導致松散的泥土、巖石和火山碎屑不穩定并迅速向下流動。但據美國地震學會稱,引發拉哈爾并不總是需要火山噴發。
罕見情況下,這些強大的泥石流也可能因火山斜坡因過去噴發而逐漸變弱,或在噴發后遭遇強降雨而形成。
哥倫比亞托利馬內瓦多德爾魯伊斯火山1985年的噴發造成了近代歷史上最致命的拉哈爾。
噴發后數小時內,由泥漿、融雪和巖石組成的洪流淹沒了阿爾梅羅鎮,造成約25000人死亡。
據國際災害數據庫稱,這一事件,即現在的阿爾梅羅悲劇,是歷史上代價最慘重的火山災害。據估計,其造成的總經濟損失達10億美元。
位于華盛頓州、距離雷尼爾山僅50英里的圣海倫斯火山1980年的噴發也產生了危險的拉哈爾,摧毀了200多所房屋、185多英里的道路,并導致57人死亡。
這些悲劇性事件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了拉哈爾對活火山周邊人類社區構成的威脅,目前專家們正在為雷尼爾山可能形成拉哈爾的可怕情況做準備。過去2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升級和擴建這座火山周圍的拉哈爾監測站,統稱為雷尼爾山拉哈爾探測系統。
該系統由安裝在火山斜坡和易受拉哈爾影響的路徑(如皮阿拉普河和塔霍馬溪流域)上的地震儀和其他儀器組成。該系統于1998年首次建立時,受20世紀90年代技術的限制,其監測能力有限,從拉哈爾觸發到儀器實際檢測到之間存在顯著延遲。
然而,過去二十年實施的新技術顯著提高了該系統的有效性,使其能夠實時運行。雷尼爾山附近的城市也在完善應急響應策略,為可能的火山噴發做準備。例如,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2024年3月21日,西雅圖南部和雷尼爾山西部的45000多名學生參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拉哈爾疏散演習。
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太平洋西北地區在火山噴發時迅速有效地做出反應,而專家表示,火山噴發可能隨時發生。
(原文標題:Hundreds of earthquakes rattle catastrophic volcano sparking fears of an eruptio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