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湖南長沙長郡中學尖子生小凱(化名)的遭遇引爆網絡:因沉迷手機導致高考物理類僅獲575分,父母更換家門密碼,將他“掃地出門”。母親面對記者鏡頭情緒失控:“他現在來找我,只是因為沒錢了,根本不是真心悔改!”這一事件迅速引發全民討論。
小凱曾是父母的驕傲,中考657分進入頂尖長郡中學,被視為沖擊清北的“活通行證”。父母五年間不惜兩地奔波,校外租房陪讀。然而,高二擁有手機后,他沉迷游戲,成績從年級前百名狂跌至600多名。
父母嘗試沒收手機、簽協議均無效。一次父親怒砸手機后,小凱竟砸爛家中電視、電腦、剪斷空調線,僅自己房間幸免,并躲到外婆家寫遺書威脅父母。
父母無奈放出狠話,考不上985別想上學。高考成績揭曉后,父母決絕地“掃地出門”,給出三條出路:
1、留家需遵守作息,早7點起晚11點睡,按時上交手機;
2、在縣城找包吃住工作;
3、去長沙打工,僅提供路費與基礎生活費。
小凱隨后求助媒體調解,控訴“從小被打到大”,羨慕別家父母,認為父母管教極端。面對兒子的含淚求助,母親在鏡頭前情緒決堤,痛斥他沉迷手機斷送前程,指責其求助只為金錢,毫無悔意。
事件引發網友激烈爭論,輿論場冰火兩重天。
支持父母方認為: “砸家、自殺威脅是品行問題!”、“不管不成了!支持父母狠心!” “孩子聰明卻自毀,不管就真廢了!現在狠心是讓他記住教訓!” 部分家長群體深感共鳴:認為父母要求作息規律或打工并不過分,核心是孩子缺乏責任心和悔意。
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父母手段過于極端,“愛有條件?家門密碼換掉的是親情!” “孩子考不好就不配回家?父母的愛如此功利?” 網友質疑親子關系是否已異化為冰冷的績效合約,成績達標才有親情準入證。
這場家庭風波尚未迎來結局,但已引發全社會對教育本質的反思。正如網友的評論:“分數能決定孩子飛多高,但愛與包容才決定他們摔得多重時還能爬起來。”高考可以重來,親情一旦撕裂,修復的代價或許遠超想象。
江蘇提前批:北上“官校”投檔線超南大
投檔后多久可查?河南:各批次錄取結果查詢時間看這里→
曝光!洛陽4家機構違規培訓被查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