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炸開了鍋,一個曾是湖南名校“長郡中學”的尖子生,因高考只考了575分,竟然被父母趕出了家門。
這個結局,讓不少人震驚的同時,也有人表示心疼,但更多的,是一聲嘆息,這孩子,怕是輸在了人品上。
很多外地人對“長郡”這個名字可能沒有概念,但在湖南,這幾乎是所有家長的終極目標。
能進長郡本部的學生,得是千軍萬馬里拼殺出來的佼佼者,說句不夸張的話,這些人里,隨便拉出一個在其他學校都是年級第一。
而視頻里的這個男孩,曾是其中的尖子生。
可惜,高一還在百名以內的他,高三的時候,卻已經跌到了600多名。
有人說,孩子是被手機害了,但了解情況的網友反駁得很直接,是他自己沉迷,不肯收手。
其實,他的父親早就發覺情況不對,曾狠心砸了他的手機,可換來的,是這個孩子把家里能砸的東西都砸了,
最后,他一個人跑到了外婆家,還留下一封遺書,試圖以死相逼,想讓父母退讓。
這事兒鬧得挺大,最后連媒體都來了,他拉著記者去找父母,當記者問他:“以后晚上能不能十一點交手機?”
他的回答還是:“不行”倆字。
當母親問他:“你想復讀,有目標嗎?”
他干脆說:“沒有。”
那一刻,很多人明白了,這個孩子,不是想讀書,而是想繼續過那種被照顧、被縱容的舒服日子。
看完視頻,最刺眼的不是成績,而是態度。
他說話時一句爸爸媽媽都不帶,開口就是指責和不耐煩,對著鏡頭,他毫無歉意地回憶,自己早讀時間都在廁所躲著打游戲,甚至直接對著媽媽的勸解爆粗口。
有觀眾評論說,這哪里是一個575分學生的心態,更像是一個徹底被慣壞的孩子。
當然,他的父母不是沒有給機會,他們給了三個選擇:
留在家里,但要按作息起居,不能再沉迷手機,去本地找份工作,從社會底層做起,或者去長沙,父母也愿意提供基本生活費和路費,重新來過。
這三個提議,并不極端,也沒有斷絕親情,可他一個都不愿意接受。
他愿意找媒體,卻不愿意對父母低頭,愿意讓全國人看笑話,也不肯說一句我錯了。
孩子的聰明,如果沒有敬畏和規則做支撐,往往會變成傷人的利刃。
這個男孩在頂級名校里浸泡了三年,學會的卻不是自律、責任、感恩,而是推卸、狡辯、逃避。
有人感慨說,父母是不是太狠了,高考考不好就趕出家門,太冷血。
可真正冷血的,恰恰不是這對父母,而是那個一點反省意識都沒有的孩子。
試問,哪個父母會因為分數差了幾十來分,就把孩子趕出家門。
如果他真的努力了,只是沒考好,哪怕只考了三百分,他們也舍不得趕他走。
真正讓他們崩潰的,是他摔門砸物,是威脅和操控,是一次次挑戰底線的態度。
做父母的,最怕的不是孩子一時失敗,而是他一邊享受你的愛,一邊把你的心踩在腳下。
有一句話說得很直接,不是所有的愛,都能感化人,有時候,越是寵溺,越是培養出白眼狼。
教育不是單純地包辦和喂養,而是引導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尊重、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不是不會做人,而是從沒被迫必須做人。
父母遲早會老去,若他一輩子都只會要愛、要手機、要照顧,卻不想擔責、不愿吃苦,那他又拿什么走進社會?
這件事最讓人深思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墮落,更是許多家庭教育的失衡。
當孩子一次次耍賴、逃避,父母一次次讓步、妥協時,最后換來的,往往不是醒悟,而是更加肆無忌憚的自我中心。
如今的教育,太重視成績,太忽視品德,不少家庭、學校把孩子的分數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卻忽略了規則、責任、尊重、感恩這些最基礎的人格教育。
孩子不是不聰明,而是從來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轉的,而現實,就是最好的教室。
這對父母做的,可能很殘酷,但可能也是孩子人生中最后一次翻盤的機會。
孩子必須明白,自己的行為,要自己買單,父母可以給你機會,但不能替你成長。
社會不會因為你是長郡尖子生就對你格外寬容,而你的人生,也不是靠一次高考就能決定成敗。
你得靠行動去爭,靠品格去贏。
一個高分落榜的男孩,演變成一個不懂悔改的棄兒,不是家庭悲劇,而是價值觀的崩塌。
這個孩子的故事提醒所有人,真正能走遠的,不是成績好、嘴巴甜,而是那些能敬畏規則、懂得感恩、有責任感的孩子。
一個人,哪怕才華橫溢,如果內心驕縱、無敬畏之心,那他終將被現實狠狠敲醒。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一個能考高分的人,而是培養一個哪怕跌入泥濘,也有能力自己站起來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