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孫藝寧 文/圖)7月7日下午,由省臺辦主辦、陜西中醫藥大學承辦、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協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藥歷史文化研習營在醫院醫師培訓樓二樓多功能廳順利舉辦。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郭琦,國際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王海靜、護理部主任浩育盈、頸肩腰腿病特色門診主任袁海光,嘉惠分院副院長李芬芬及醫院相關人員參加活動。本次活動中,醫院精心設計系列沉浸式體驗項目。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近50名來賓,在陜西中醫藥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崔巍的帶隊下,通過傳統醫學技法與現代科技展示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感受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活力。
活動伊始,來賓們在醫院講解員的引導下,有序參觀了醫院的整體環境和特色診療區域。他們在感受濃郁中醫藥文化氛圍的同時,既領略了現代醫療設備的先進,也通過綜合實力墻直觀了解到醫院的診療實力,整潔有序的就醫環境與醫護人員專業熱忱的服務,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體驗環節,來賓們熱情參與各項中醫藥特色活動。大家在藥師指導下按傳統工藝親手搓制山楂丸,親身感受“丸者,緩也”的制藥智慧;中藥香囊、藥枕、藥錘DIY區域內,艾葉、薄荷、決明子等藥材香氣四溢,來賓們親手制作兼具驅蚊、安神、按摩功效的中醫藥制品,感受傳統工藝與實用功能的結合。
中醫適宜技術體驗區人氣高漲,護理部團隊現場演示耳穴埋豆、刮痧、艾灸等技法,來賓們親身體驗耳穴埋豆對應臟腑的奇妙關聯,感受艾灸溫熱療法的舒適感;袁海光則帶領團隊聚焦推拿技藝,通過專業手法展示頸肩腰腿痛的中醫康復療法,講解推拿“以通為治”的原理,現場互動中來賓們直觀體會中醫外治療法的獨特魅力,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深入理解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應用價值。
與此同時,嘉惠分院專區的AI中醫辨證設備通過紅外掃描生成體質報告,為來賓提供“痰濕體質宜食茯苓”等個性化養生建議,實現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藥膳品鑒區推出黃芪茯苓饅頭、洛神陳皮茶飲等十余種藥食同源美食,營養師現場解讀“黃芪補氣、茯苓祛濕”的配伍原理;八段錦表演由護理團隊展示,剛柔并濟的招式引得來賓跟練互動。在中醫文創產品抽獎環節,中醫文創鑰匙扣、帆布包、香囊等禮品讓來賓將中醫藥文化記憶帶回家,整場體驗在傳統工藝實操、智能技術互動與養生知識科普的多元場景中,展現中醫藥文化的當代生命力。
此次研習營以“沉浸式體驗”為紐帶,不僅搭建起兩岸感知中醫藥文化的實踐平臺,更以“傳統智慧+現代科技”的呈現方式,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當代生命力。未來,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將依托“陜臺中醫藥交流基地”,讓中醫藥文化在兩岸交流互鑒中根深葉茂,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