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熱搜《人民日報:呼吁“同志”稱呼重歸主流》排在第四名。
文章開宗明義:
稱呼,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說得沒錯,確實是講了又講。
2014年5月22日,人民網針對“廣東省紀委近日發出通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一律不準使用‘老板’‘老大’‘兄弟’‘哥們’等庸俗稱呼,堅決糾正‘四風’在稱呼上的不良表現”,評論說《褪去“老板”榮耀,換來“同志”光彩》。
5月19日,遼寧日報則有:
《黨內如何稱呼不是個小問題》。
有趣的是,11年前的同志稱呼,兩文都限于黨內。如今這篇,卻有些泛化,覺得全社會都這樣稱呼比較好。還舉了個例子:
這位干部曾任公社黨委秘書,自排官氣、平易近人,與群眾同甘共苦,且為人公正廉潔,為大伙兒辦了不少實事好事。鄉親們平日只稱一聲“陳秘書”,樸實、直白。陳秘書離任之日鄉親賦句贈別,足見尋常稱呼才包含深厚的情感,稱呼越是直白,感情越是親近。
可在遼寧日報文章里,第一段即有:
此前,共青團云南省委也出臺類似規定,要求團內互稱姓名或同志,不稱呼職務。
可見,雖然十年過去重提此事,似乎也還是沒個完美的標準,云南團內不稱職務,最近這文的作者卻覺得叫秘書也蠻好。
而且,既是“重歸”,顯然,這作者覺得十年的呼吁與要求,效果還不是很明顯。
其實吧,現在叫同志的場合蠻多的。
我有個朋友在事業單位做合同工,有天扯淡時他告訴我,他現在身份可多啦。
開會的時候,領導若提到他,會加個同志;
工作群里的通知,都是各位同志。
別的單位人聯系他時,則叫他主任。開始時他還指正,說我不是主任呢。久而久之,也懶得再講了。
被叫得最多的,當然還是老師。盡管他確實有教師資格證,也于20年前在學校實習過,但現在這老師,不是指職業,而是一種尊稱——不如說是泛稱。
這些名稱,無縫切換,在單位是同志,與別的單位微信聯系工作時是主任,到了現場,兩人相見,就成了老師……
當然,幾個相熟的朋友碰面,別人老早就伸出手來叫他老板。他啪地拍人家一下,你才是老板呢,你全家都是老板。
扯遠了,回到同志。
現在這天氣,烈日當空,氣溫三十七八,體感起碼四十幾吧,一句同志們曬黑了,其實備感親切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