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的第三天,坡頭二中校園里的煙火氣息,于我而言,已從最初的手忙腳亂,沉淀為漸入佳境的默契與擔當。作為后勤組的一員,我在采購與烹飪的循環里,觸摸到了實踐最真實的溫度。
初入后勤時,買菜像一場“盲盒挑戰”—— 擔心買少了不夠吃,買多了浪費;做飯更是“戰場攻堅”,火候、分量全憑摸索。而如今,經過兩天磨合,我們像掌握了“美食密碼”:看著人數,能夠較好地把控食材量,采購時不再對著攤位猶豫,能果斷挑選新鮮的蔬菜肉類等等;廚房操作中,備菜、烹飪的節奏越來越順,出餐時間悄然縮短,看著大家端起餐盤時的滿足,疲憊瞬間化作甘甜。這細微的進步,是一次次復盤、彼此提醒的成果,讓我明白“熟能生巧”背后,是耐心與專注的疊加。
后勤工作,也讓我讀懂“責任”二字的分量。每一份食材的精打細算,關乎團隊的開支與節約;每一餐的用心烹飪,連接著隊友們實踐的精力。這不是簡單的做飯買菜,而是以煙火為媒介,守護整個三下鄉團隊的根基。團隊協作的力量,更是在鍋碗瓢盆間具象化—— 采購時有人砍價、有人選品,廚房中有人掌勺、有人備料,一個眼神、一句“我來”,便讓繁雜的工作有了秩序。
展望未來十幾天,我們后勤組想做的,不僅是“把飯做好”。計劃結合坡頭本地美食特色,在菜品里融入更多煙火氣—— 試試用坡頭的蝦蟹做創意菜式,讓大家嘗到鄉土風味;也想進一步優化流程,把采購、備餐的時間壓縮得更合理,騰出精力去幫襯其他小組,讓后勤不止于“保障”,更成為實踐的參與者。
這方小小的廚房,是我三下鄉的“陣地”。我期待在未來的煙火日常里,繼續以食材為筆、以鍋鏟為墨,書寫屬于后勤人的成長,更盼著用每一餐的溫暖,助力隊友們在坡頭二中的實踐,開出更燦爛的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