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大家記得將“掘金日本房產”設為星標
不錯過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掘金醬
前兩天,在跟一個朋友聊起日本,他有句話讓我挺印象深刻的。他說,“怎么感覺現在日本的很多舉措,都好像是被逼著做的呀。”
我笑了。
不得不承認,他這個判斷倒是挺準確,話糙理不糙。
尤其從近幾年的方方面面來看,日本確實是一個被推著走的國家。
比如,日本已經連續第3年大跨度漲工資。
7月3日,日本全國性工會組織公布了今年春季勞資談判,簡稱“春斗”的談判成果:全國平均基礎工資上調幅度為5.25%,創下34年來的最高水平,也已經是第二年超過5%上的漲幅。包括中小型企業,也同意了將基本工資漲幅提升至4.65%,緊隨大企業之后。
日本沒法不漲薪。
先不說日本國內現在各行各業都缺人,離職率達到新高,不提高薪資待遇的話,既招不到新人也留不住舊人。
而且,日本物價瘋漲,5月全國核心CPI(剔除生鮮食品)達到3.7%,物價倒逼薪資上漲,加工資了才能有望釋放些許購買力。所以,別看日本工資漲了,在通脹期,民眾的消費力反而是被削弱的,不提薪只會更糟糕。
更何況,還得考慮到對海外移民的吸引。
自從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沖撞之后,日元大跳水。日元的貶值利于投資、利于股市、利于買賣、唯獨不利于對人力和人才的吸納。
本就在所有發達國家中,薪資水平屬于墊底的國家,如果再不拿出每年都大幅提薪的姿態,怎能從全球范圍搶人?
漲薪是被推著走的,大開國門、放寬政策門檻招攬外籍移民也是。
日本今年的出生人口只有68.8萬,可截至2024年9月,日本65歲以上老人的推算人口,已經同比增長2萬人至3625萬人,而在這3000多萬人中,有914萬人還在工作,比例為25%;
65歲以上就業率僅次于韓國。
為什么日本要探討一個和“外國人共生的社會”,促使自己往移民國轉型,也是因為一個國家總要需要新鮮血液,才能有效運轉。
還有,比如提及當下的日本,很難忽略這個國家的房價和股價。
但日本房價有了暴漲的契機,確實最早也是因為美國超發貨幣,資金需要尋找低估值的洼地,日本的樓市和股市便正中下懷。
因此,在外資、低息杠桿、還有日元貶值的刺激下,日本的房產、股市都徹底爆發。
很難說這不是被外力推著走,可這也給日本重新帶來了經濟活力,資產增值,以及資金回流本土的機遇。
信息決定認知,認知影響行動。我們有個“交流群”,里面會定期分享內部研判分析,以及日元資產配置動向等資訊,下方掃碼即可進群圍觀~
理解了日本的被動接受和被動改變,或許也就能理解日本為什么總是好消息中夾雜著壞消息。
不過,這個國家也善于盡可能地將不利轉化為有利。
既然日元貶值攔不住,那就借此刺激旅游業。有數據統計,預計2024年,旅游業對日本經濟的貢獻將達到44.6萬億日元,占GDP的7.5%。
既然被外國資本視為價值洼地,那就招商引資,鼓勵外資買入,投資日本國內的酒店、辦公樓、工廠、豪宅和土地。
少子老齡化不可逆,就開放接受海外移民的通道,尤其像美國這種移民吸納大國的政策在收緊時,對于日本是一個接受人才的機會。
通脹之火燒得厲害,便趁機先讓央行結束了零利率的貨幣政策,慢慢修正貨幣正常化,再鼓勵大小企業加薪,縮小工資和物價的差距。
而這些,都是近幾年日本或被動或主動做出的改變,所以才讓人感到陌生。
也正因為摸著石頭過河,日本從過去的三十年通縮試探通脹,一個國家不可能全都是好消息,這是不現實的。
區別只在于,誰從這種轉變中看到了利好和機會,僅此而已。
想了解更多任何關于日元資產(身份+房產)配置的細節,都可下方掃碼一對一評估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