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如今72歲,他的配偶已經去世三年,而他們的子女都在其他地方工作。去年經別人介紹認識了李阿姨,李阿姨今年65歲,兩人在一起6個月便領證成功。沒過一年老王便后悔不已—李大媽不但不愿照顧自己的起居,反而總想著自己退休金的事,竟然主動要求自己將房屋轉讓給自己。老王這才知道,原來這些甜言蜜語全是偽造。
這類故事我們周圍屢見不鮮。為什么會有更多老年人覺得再婚的老伴兒沒有想象中那么靠譜?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黃昏戀”打算
老頭兒要的是“保姆”
話說難聽點,好多老頭兒都找到了老伴兒,腦子里都想著免費保姆。老伴兒健在時,衣來伸手飯來吃慣了,一下子就得親自洗衣煮飯,那是手忙腳亂呀。
我所熟悉的張大爺也是如此,老伴兒剛剛離開那段時間,甚至會燒一個面,糊一個鍋。兒子勸他找個保姆,他說:“保姆有多貴,還不如自己的老伴兒劃算。”結果找到一個老伴兒,人不是來做保姆,兩人三天兩頭就吵。
這一觀點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婚姻彼此都有,期望別人服侍自己,別人有什么用呢?如今老太太在舊社會里也不像個婦女了,別人都有心事,都有需要。
那位老婦人所繪制的圖案是“靠山”
老太太改嫁的念頭,也是非常實際。說穿了是要有靠山的。獨來獨往,碰上一個頭疼腦熱、甚至跑腿。再者,鑒于當前的物價如此之高,一個人的退休金有時真的不足以支付。
我樓下的劉阿姨就跟我說過:“我找到了老伴兒,不問其他,圖個有什么事時有個人幫一把,在經濟上還可以寬裕一些。”可她找到的老頭兒退休金都沒有她高,體質又差,那不叫找到靠山了,這叫找到包袱了。
問題在于,這兩方想的是彼此獲得的東西而非可以給予的東西。這種婚姻,能否持久?
有三個問題令人頭痛
孩子那關不能過
長輩改嫁的最大阻力通常是孩子。這樣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牽涉到財產繼承這個問題。
我看到了太多此類事例。老人剛提出要再婚,子女就急了:“爸爸,你這樣做是不是為了讓我們媽媽剩下的家交給外人呀?”有的子女甚至會說:“你再結婚的話我們不承認你是爸爸。”
比較不好意思的就是稱呼。60多歲的人了,突然要叫一個陌生的老太太“媽”,這心里別扭不別扭?而彼此的孩子們都抱著這樣一種心態(tài),雙方家長是兩大陣營充滿敵意,長輩們夾縫中進退維谷。
有個鄰居大爺跟我說:“我現(xiàn)在最怕的就是過年,兩邊的孩子都不愿意見面,我這個年過得比以前一個人的時候還難受。”
目的性過強,缺乏真感情
如今不少老人選擇了改嫁。話說得不太好聽,就好似做了一樁買賣一般。我付出我的力氣;我提供住房,而你們則承擔起煮飯和洗衣的責任。這里哪里還有在過日子的樣子,分明就是在簽訂合同嘛。
我認識一對老夫婦,結婚前聊得很好,老頭兒有了房子和積蓄,老太太體力好可以工作了。可老頭兒一生病,老太太就開始抱怨了:“我和你結婚不是為了做護工。”老頭兒也不示弱:“我嫁給你是為別人的關心,而你沒有關心高你做什么呢?”
這種婚姻會不會產生情感?平常沒事也可以湊合著過,一碰到難題,便會現(xiàn)出原形。
生活習慣不能改
青年結婚需要磨合,“何況”更何況幾十歲的人呢。生活習慣已然定型,想要去改變,那又豈是容易之事?
我看了一對老夫婦,老頭兒愛早睡晚起,老太太當夜貓子愛看午夜電視。老頭兒嫌鬧了,老太太嫌大了。還有些人,其中一個非常注重清潔,另一個則邋遢不堪,還有一個非常節(jié)儉,還有一個喜歡揮霍金錢,每天都因為這些瑣碎的小事發(fā)生爭執(zhí)。
最怕身體有毛病。剛嫁時,兩人身體尚好,但幾年后,一是中風,二是老年癡呆,那照料之苦呀。有些人就受不了,開始埋怨:“早知如此,不如獨自生活。”
該如何是好?我有三個建議來幫助你避開陷阱
財產問題要講明白
讓我來談談長輩改嫁的財產問題比較好。不要覺得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才真的傷感情呢。
最佳方式是各自管理自己的資金,生活費用由每個人共同承擔。房子應該歸誰還歸誰,存款不并軌。可到公證處進一步公證并將這一切寫明。
有些人說這過于實際,但實際一點又何妨呢?先聲奪人,省得往后扯。我認識一個老太太,結婚前就跟老頭兒說清楚了:“我的房子給我兒子,你的房子給你兒子,咱們只是搭伙過日子。”原來兩人過得還不錯,沒發(fā)生經濟糾紛,關系倒是比較融洽。
人品需要慢慢觀察
找到老伴兒,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慢慢去理解彼此的人品。還是在一起一年半吧,將什么脾氣秉性都摸得一清二楚之后,再去談論這件事吧。
多問詢問,了解彼此聲譽。鄰居們對此有何評論?朋友們如何評價呢?甚至能知道彼此和前任如何相處。一個不善待前任的男人,期待他善待自己嗎?
也要看看對方在困難中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通常噓寒問暖的人會有,但真的碰到事情的時候,又有什么辦法嗎?我看過一位老太太,平日里對老頭兒還算不錯,但老頭兒剛住進醫(yī)院,便開始尋找不去護理的理由。這樣的男人,還可以期待么?
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再婚這件事情最好能得到家庭的支持。畢竟家人們最理解你,其觀點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家人堅決不同意的,認真思考原因。有時旁觀者清的人也許會發(fā)現(xiàn)一些你不曾發(fā)現(xiàn)的東西。我有個朋友,她的兒子堅決不同意他改嫁,并說那老太太出了什么毛病。當時他也很氣憤,認為自己的兒子并沒有體諒自己。后來真的出事了,老太太本來就有賭博陋習,傾家蕩產。
當然,若是家庭反對僅僅是為了自私,也是另一碼事。重點在于分得清他們是否真心實意地為你好或只顧你的興趣。
不要把大家想得太糟糕
“二婚夫妻,皆為小偷”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太過分了
社會上有種說法,叫“二婚夫妻,皆為小偷”。這句話是很絕的。的確有人心懷不軌,但有人真心實意地希望自己能成為伴侶。
我只知道有對老夫婦,兩人均喪偶并由友人引薦相識。起初還各懷一番苦心,但相處時間一長,果然生出情愫。老頭兒病了,老太太也不離身照料;老太太被摔得遍體鱗傷,老頭兒還是悉心照料的。如今,兩人過著相當快樂的生活。
因此,我們不可能一竿子把大家都打死。關鍵在于用心經營好這段關系,不要只顧著從彼此身上獲得的。
因人而異
各人情況不同,不可單純套用他人經驗。有的人結婚是為了找個伴,有的人是為了有人照顧,有的人是為了經濟上的支持。只要雙方了解對方的需要,就并非沒有可能。
必須講誠信。你要的和可以給予的都說得很明白。不要裝出任何深沉的感情或期待任何浪漫的愛情。每個人都成了人,真正的生活就好。
多數(shù)是普通人
事實上,老年再婚多由普通人結合而成。沒有童話故事和悲劇。兩老是搭伙生活,或好或壞、或吵或和。
和我們小區(qū)內的老兩口一樣,他們通常看上去都是這樣,間或吵吵鬧鬧,間或互相照顧。既無轟轟烈烈之愛,亦無你死我活之恨。是平淡度日,那或許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
終于要開口了
老人們再婚這件事情,說繁就繁,說簡就簡。重點在于思考你想要的和能夠給予對方的,并坦誠面對這些。
別期望我和我的老伴兒能夠解決一切難題,也別怕上當受騙而放棄了去找快樂的可能。人生在世短短數(shù)十年,能夠有個伴兒共同走完余下的路程,亦實屬不易。
但必須睜大雙眼謹慎抉擇。畢竟這個步驟不對,以后的道路也許會更加艱難。好比下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考慮周全,不要等后悔時才發(fā)覺為時已晚。
切記,美好的婚姻都是雙方互相成就的結果,并不是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吃虧。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尋找到可依賴的老伴兒來共同走過生命中的最后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