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即美國獨立日當天,《南華早報》獨家報道:“中國告訴歐盟不愿意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這則消息真假難辨,中方對此的回應的重點只有四個字:勸和促談。而“勸和促談”四字,也很好地駁斥了歐盟官員將中國解讀為“更傾向于俄烏沖突長期化”的觀點。
不論這個消息真假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對于中國來說,俄羅斯戰敗對我們不利。也是因為此,才會有類似的真假難辨的消息傳出。
中國為什么不愿接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敗?答案與三方面的因素有關。
第一,俄羅斯是中國的鄰國,俄羅斯一旦戰敗,勢必迎來內亂,到時候俄羅斯內部分散的流寇,會對中國邊境安全造成威脅。有一句話叫“聚是一坨屎,散是滿地屎”,這話用來形容戰勝和戰敗的俄羅斯,是非常恰當的。
第二,從經濟層面而言,俄羅斯戰勝后,仍舊是一個整體,我們和俄羅斯進行商貿等往來,只需要和普京談妥就行。而一旦俄羅斯戰敗迎來內亂,那中國要與俄羅斯談生意,可能就必須分成很多小版塊,還可能最后根本談不攏。這顯然對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不利。
第三,目前美西方甚至全世界反俄反華比較嚴重,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既然俄羅斯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的朋友,那本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原則,俄羅斯勝利當然對中國更為有利了。
但話說回來,中國雖然不愿接受俄羅斯戰敗,但也并不希望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取得大勝。說到底,對于中國而言,俄羅斯的大勝,也就是全取烏克蘭,將意味著可能的“強大”,任何時候有一個極其強大的鄰國,對中國而言都不是好事,這點,歷史早已論證過了。所以,中國雖然希望俄羅斯贏,但不希望他們大勝。
中國最希望見到的景象,是俄羅斯在如今這種已經占優的情況下盡快停戰,也就是說“既勝利了又好像沒贏”。
實際上,美國也希望俄羅斯能在目前占優的態勢下停戰,這也是特朗普上臺后,一直致力于調停俄烏沖突的原因所在。
美國如今的戰略重心已經到了北美,這也是特朗普上臺以后反復強調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的領土問題,伊朗問題上采取“點到為止”策略的背后原因。美國已經放棄在歐洲、中東使力了,唯一還在使力的點只剩下了中國。
目前的形勢下,美國也只有回退美洲,才能維持住美元霸權,重塑內生動力,將局面穩住了。他們在此輪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及時撤退,也與他們已確定了主戰略有關,他們并不想被中國追擊形成潰敗態勢。
戰略重心的轉移,讓美國迫切想要結束俄烏沖突,實際上,美國已經基本退出了俄烏戰場,他們對烏克蘭的軍援已經急劇減少,目前烏克蘭主要靠歐盟的軍援。
也因為美國想要俄烏沖突停止的想法,與俄羅斯契合,他們兩國才會在前段表現出曖昧。隨著特朗普不斷向俄示好,前段時間,俄羅斯甚至表現出想切斷中俄關系的意圖。而隨著俄烏戰場局勢的變化,俄羅斯的戰略壓力變小,俄羅斯開始對中國進行戰略索價。從這個層面而言,俄烏繼續戰斗,也對中國不利。
特朗普與普京
另一層面而言,自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擺明了不管烏克蘭,所以俄烏戰場已經不再能消耗美國。俄烏戰場不能消耗美國,中國自然覺得俄烏沖突繼續打下去意義不大了。
中國希望俄烏盡快停戰,也與歐盟有關。中國和歐盟一直有經貿合作,俄烏沖突結束后,我們與歐盟的正常經貿合作才能恢復正常,與俄羅斯的關系也將不存在太大變數。如果想得美好一些,停戰后,中俄歐三方可以坐下來談下合作,形成亞歐大陸一體化。到那時,中國的經濟將獲得相應的發展。
俄烏戰場在俄羅斯取得一定優勢情況下停戰,俄羅斯未取得大勝,甚至贏了也像沒贏,勢必需要休養生息,而休養生息,即半死不活狀態的俄羅斯,已被實踐證明,是對中國最有利的。
綜上,中國所求的“勸和促談”,是中國一直以來的態度,目前而言,它也已成為大勢。而這大勢與中國接下來的戰略重心是完全吻合的,中國的重心是:團結歐洲和俄羅斯,以及所有其他國家,形成國際貿易的大循環,從而讓中國經濟重新回到高速發展的軌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