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課間 聽到幾個孩子在討論那個河南姑娘代易瓚的事兒。
724分啊。數學滿分。語文140。
這成績 放在我們學校 估計十年都出不了一個。可人家姑娘偏偏不走尋常路 清華北大招生老師跑斷腿 硬是選了國防科技大學。
孩子們教會我的是 有時候大人想的太復雜了。
小方舉手問我:“老師 她是不是傻呀?”我笑了 這孩子還是用分數衡量一切呢。教育啊 說到底是要讓孩子明白分數只是工具 不是目標
那一刻 我想起了自己25年前剛入行時的困惑。
02
我常和年輕老師講 真正的教育溫度不在于你教出了多少高分學生 而在于你是否幫他們找到了內心的方向。
代易瓚這孩子 宿舍貼滿SpaceX海報 手機里全是衛星照片。這哪里是一時沖動呢 分明是蓄謀已久的熱愛啊。
當一個孩子為了夢想可以放棄世俗認知中的“最好選擇” 這份勇氣比任何分數都珍貴。
有時我會想...不 或許更準確地說 現在的孩子們比我們想象的更有主見。
就像班里那個淘氣包李明 以前成天想著打游戲 現在居然跟我說要學編程 要給中國造最厲害的芯片。
這樣的轉變 讓我這個老教師都有些措手不及。
03
課堂氣場這東西很玄妙。
今天講到職業規劃這一課 往年孩子們關心的都是哪個專業賺錢多 哪個大學名氣大。今年不一樣了 有好幾個學生問我軍工類專業的前景。
“老師 造火箭的人是不是特別酷?”
“國防科大畢業能參與什么項目呀?”
聽著這些問題 我心里五味雜陳。教育改革這么多年 我們一直在談素質教育 談全面發展 但說實話 很多時候還是被分數綁架著。
而代易瓚用自己的選擇告訴所有人 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不是盲目追求名校光環 而是為了國家需要勇敢前行。
04
數據不會騙人呢。
河南尖子生選清北的比例從87%掉到62% 軍工類專業申請人數暴增20%。這些變化背后 是一代人價值觀的悄然轉變。
我想起前幾天家長會上 一位媽媽跟我說:“李老師 以前我只希望孩子考個好大學 找個好工作 現在我覺得能為國家做點什么更重要。”
當時我愣了一下。
這話從一個普通家長嘴里說出來 分量可不輕啊。
也許這就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不僅要培養人才 更要培養有家國情懷的人才。
街角便利店老板的兒子 原本計劃復讀沖清華 現在改口說要造能上火星的船。孩子們的夢想 正在悄然改變著方向。
05
這樣的教育 究竟是為了什么?
晚上備課時 我反復思考這個問題。代易瓚的選擇讓我想起了自己當年放棄大城市機會 主動到普通學校任教的決定。
那時候家人也不理解 覺得我“格局不夠大”。
可現在回頭看 能陪伴更多普通孩子成長 見證他們從迷茫到堅定 這份成就感是金錢買不來的。
教育啊 說到底是在種一顆種子。代易瓚心中那顆航天夢的種子 在高考后終于破土而出。而我們這些老師能做的 就是用愛心和耐心去澆灌每一顆種子 然后靜待花開。
孩子們教會我的是 真正的格局不在于選擇了什么 而在于為什么選擇。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思考“我能為國家做什么” 而不僅僅是“國家能給我什么”時 這個時代就有了希望。
也許這就是代易瓚給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上的最深刻的一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