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當天,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接受國內媒體訪問時,發表了一則既荒謬又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論。他居然表示,既然中國已率先簽署了《東南亞無核武器條約》,那么為展現所謂的“誠意”,中國就應當第一個主動銷毀自身的核武器,從而助力東南亞地區達成“無核化”目標。
僅僅過了5天,菲防長再發驚人言論,看來菲律賓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當地時間7月9日,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拋出了一番備受矚目的言論。他聲稱,不論美國領導人是特朗普亦或是其他人物,在短期內,中國都不太可能在南海方向與菲律賓爆發軍事沖突,原因在于中國是否采取軍事行動完全取決于自身的戰略規劃。
顯然,這位菲律賓防長了解中國在動用軍事力量問題上不會受美國擺布,但其言論也透露出菲律賓高層近期的“自信”。
近期以來,確實有若干對菲方而言較為有利的消息相繼傳出,其中日本計劃向菲律賓提供6艘二手護衛艦尤為亮眼。
路透社轉引日本《讀賣新聞》7月6日消息,日本計劃向菲售六艘二手驅逐艦,應對所謂“中國海洋擴張”。日菲作為美國盟友,強化合作“制衡”中國。中方此前已多次明確反對任何在本地區拉幫結派、破壞和平穩定、加劇緊張局勢的行為。多名日政府官員證實,日防衛大臣與菲國防部長6月在新加坡會晤時也確認此事,此次預計出口6艘分階段退役的“阿武隈”級護衛艦。雖石破茂政府未確認,但西方及菲國內媒體多次炒作,菲高層頗為自得。基于此,菲防長前幾日公然叫囂,要求中國放棄核武器,稱中國去核化才有資格倡導東南亞無核計劃。
菲律賓近年來,持續在南海挑釁,美、西國家不時派遣軍艦到南海進行“自由航行”,同時菲律賓聯合美西一眾國家,頻頻在我國南海周邊進行軍事演練,讓小馬科斯有了挑釁中國的底氣,因此菲防長才會如此囂張。殊不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已是過去時,當前的中國已從被動防御,向走出去轉變。
不過當前我國面臨的重要任務是收復臺灣!
若中美之間爆發沖突,其發生地點更可能發生在臺海區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在南海局勢中,菲律賓軍事力量薄弱,完全不具備與中國大陸相抗衡的實力。
美國在南海地區進行戰略布局,其背后意圖在于通過制造緊張局勢來牽制臺海方向。就菲律賓而言,其實力遠不足以與中國正面對抗。對菲律賓而言,最明智的選擇本應是與中國進行和平談判,實現和平共處。
然而,這一策略顯然與美國的戰略布局和意圖相悖。美國不斷慫恿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反復挑釁,其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維持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使其保持熱度;二是通過多點進攻,分散中國的防守兵力,試圖讓中國在臺海和南海兩個方向上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但事實上,中國并未被美國的這一策略所牽制,反而在與美菲的博弈中,推動了我國海軍實力的提升和發展。
其次,稍有見識的人都明白,臺灣問題若能順利解決,南海問題與釣魚島問題也將隨之迎刃而解,局勢將如破竹之勢般明朗。一旦中國實現統一大業,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將大幅削弱,最終不得不選擇讓步。到那時,失去外部支持的菲律賓軍隊,又豈敢繼續肆意妄為?
因此,菲律賓防長不應誤以為中國大陸當前未采取強硬措施是示弱的表現。實際上,中國大陸有著周密的戰略規劃,對于先解決哪個問題能取得最佳效果,大陸軍方早已有清晰的判斷與考量。
需要指出的是,菲方此前曾消停數周,而賴清德當局近來卻顯得格外緊張。
近日,臺島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漢光41號”實兵軍演開幕。首日,臺軍168艦隊多艘艦艇離港,2艘攻擊無人艇提前出海開啟序幕。據臺媒披露,此次軍演預計持續10天9夜,時長幾乎是以往的2倍,動員超2.2萬名預備役軍人,規模和時長均創臺島歷史之最。演習科目主要圍繞應對“灰色地帶襲擾”“聯合反登陸作戰”“島上持久防御”等展開,明顯針對大陸可能對臺采取的軍事行動。
賴清德妄圖以臺北街頭無辜民眾的鮮血為籌碼,迫使美軍出兵援臺。然而,現實情況是,中美防長之間的溝通熱線保持暢通無阻,五角大樓的推演報告在第37頁明確指出:一旦臺軍率先挑起戰火,美方所謂的協防承諾將即刻失效。很明顯,在臺海和南海這兩個方向上,特朗普政府目前并未做好充分準備。當前,移民問題以及“對等關稅”問題已經讓特朗普政府忙得不可開交。
對于這一情況,大家有何看法?歡迎參與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