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的遏華立場現在是連裝都不裝了,訪問英國時,馬克龍直言,美國是盟友,中國是挑戰者。這番表態相當于站隊,這不僅是法國的外交信號,也可能是當前大部分西方政客對華的態度。
這次馬克龍訪問英國,表面上是一次正常的外交安排。從2008年薩科齊訪英以來,法國總統就沒再踏上過英國的紅地毯。這一次,英國新任首相斯塔默為馬克龍舉行了高規格的歡迎儀式,法英關系似乎在“脫歐”后找回了一些親密感。
但問題的關鍵并不在法英關系本身,而在馬克龍主動“抬出”中美,并公開“劃線站隊”。他說,中國是挑戰者,而美國才是真正的盟友。
這句話,說得特別直白。沒有模糊空間,沒有外交辭令,甚至連“平衡外交”的那層外衣都不穿了。這就意味著,馬克龍選擇在大西洋兩岸的共同價值觀框架下,徹底站隊美國,同時把中國推向了對立一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近期已經宣布將從8月1日開始,對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換句話說,連最親密的盟友都不放過。但即便如此,馬克龍還是堅定地把美國稱為“盟友”。這也讓他的“選邊”行為更耐人尋味。
其實,馬卡龍這種對華強硬態度,并不是第一次露出端倪。從2024年初開始,他對中國的敵意就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法國一直積極鼓動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而在美國放緩軍援時,馬克龍甚至公開“敲打”白宮——如果不繼續支援烏克蘭,那就等于是“縱容”中國。他的潛臺詞就是:烏克蘭戰場如果松動,中國也會看在眼里,可能會“效仿”俄羅斯。
這種說法明顯是把中俄一體化看待,把中國當成潛在的“軍事挑戰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將中國和俄羅斯捆綁,視作“威脅體系”的一部分。對于一向強調“獨立外交”的法國總統來說,這種立場轉變,說明他在戰略上已經完成了“靠美”的心態調整。
如果說軍事問題上“敲打”中國還可以理解為配合北約立場,那么在經濟領域的動作就更加實打實了——馬克龍推動歐盟出臺“反補貼調查”,直接針對中國電動汽車。
這波“制裁”雖然披著“公平競爭”的外衣,但本質就是針對中國新興產業的打壓。當法國自己的雷諾、標致在歐洲市場競爭不過中國的比亞迪、蔚來、小鵬時,選擇的不是提升自身競爭力,而是利用歐盟平臺來“搞規則”。這一招,顯然不光彩。
法國總統這次訪問英國,還有一個重要目的——試圖拉英國一道,對沖中美影響力。馬克龍多次強調“要減少對中美的依賴”,但他說到底,真正要削弱的并不是美國,而是中國。口口聲聲說要“多元合作”,但核心邏輯還是“與美結盟、制衡中國”。
英法兩國雖然在歷史上恩怨不斷,但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立場正在靠攏。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綠色能源、關鍵礦產這些新興技術領域,歐洲很多國家對中國的依賴逐年上升,而法國擔心“被中國卡脖子”,于是就想借助英國、歐盟之力“搞聯手”。
但問題是,英國如今已不再是歐盟一員,與法國協調政策難度本就不小。而美國的強硬關稅政策也在削弱歐洲對美信任。在這種背景下,馬克龍還堅持把美國叫“盟友”,反而把貿易互補性極強的中國當成“挑戰者”,這種戰略判斷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過去一段時間,馬克龍一直試圖扮演一個“戰略自主”的歐洲代表人物。他曾多次提出“歐洲不能做美國的附庸”,也強調“不能被卷入中美沖突”。但從今年以來,特別是這次英國之行來看,馬克龍似乎徹底轉型了。
從呼吁戰略自主到明確選邊站,他完成了從“現實主義者”到“站隊者”的身份變化。這里面固然有法國國內經濟壓力和歐洲安全議題的影響,但更多的是他本人的外交判斷出現了“美化美國”的傾向。
在美國對盟友一再加征關稅的背景下,還堅持把美稱作“堅定盟友”,這多少說明了一件事:馬克龍已經不再追求多邊平衡,而是把押注美國當成法國外交的主旋律。
這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什么?簡單來說,不管中法之間有多強的經貿合作基礎,只要在涉及戰略利益的問題上,法國政府會毫不猶豫地站到中國對面。
長期以來,中國和法國的經貿合作基礎并不薄弱。從核能到航空,再到奢侈品和農產品,中國一直是法國企業的重要市場。尤其是在近年來,中國大量采購法國飛機、紅酒、乳制品等,對法國產業有明顯拉動。
但在政治立場上,法國對中國的態度卻越來越激烈,甚至出現“割裂”:一方面想賺中國的錢,一方面在政治上不斷施壓。
比如在歐盟反補貼調查中,法國是最早提出、最強硬推動的國家之一;在對華投資審查中,法國也率先出臺限制性法規。這些措施不僅傷害了中企的投資信心,也讓中法關系從“理性合作”逐步滑向“政治對立”。
很多人說,法國這是典型的“雙面人外交”,既想吃肉又想打人。但現實不會總如所愿。中國也不是沉默的羔羊,一旦認清了法國的“真面目”,對其信任度自然會降低。
這次訪問英國,馬克龍不遮不掩地“選邊站”,其實已經給我們提了個醒:對西方政治人物,尤其是像馬克龍這樣表面上講“平衡”,背地里不斷靠攏美國的政客,不能再抱有幻想。
無論是在貿易問題、電動汽車、還是地緣政治,中方都要有更強的心理準備與政策應對。與其盲目追求“合作幻想”,不如理性評估現實,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穩住自身產業鏈、供應鏈,主動化解可能被西方“聯手擠壓”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