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樊雪婧 實習生 劉羽翀
“那兩個姐姐我認識,她們又來了,她們說話算話!”幾天前,原陽縣鶴立學校迎來了一群來自河南師范大學的暑期志愿者,學生小明看到走近的志愿者,興奮地告訴小伙伴。
別源淵,這所全日制民辦寄宿小學的創辦者,忙前忙后為志愿者們安排食宿和教學工作。“做好保障工作,讓老師們安心教學。”別源淵對記者說。
這個夏天,別源淵獲評河南省“2024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人物”。被問及創業經驗,她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面臨各種挑戰,堅持自己的理想,別放棄。”
2017年,還在河南師范大學讀大三的別源淵,被“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支月英的事跡深深觸動。她暗暗發誓:“畢業后回老家建一所寄宿制學校,讓在外就讀的孩子們在家門口有學上!”
拿定主意,這個滿腔勇氣的年輕人擼起袖子,投入到學校建設中。土地問題、建設資金、政府備案、房屋設計……實現理想的路上,困難重重。她晚上偷偷哭了很多次,但第二天又打起精神,重新投入其中。她的執著最終得到家人的理解,也得到原陽縣路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8年9月,原陽縣鶴立學校終于迎來第一批學生。盡管只有50人,但看著孩子們背著書包走進校園時的笑臉,別源淵覺得“所有的苦都值了”。
“辦學比建校難十倍。”別源淵坦言,最大的挑戰是“從零開始”。辦學許可審批延遲,錯過了當年的招生旺季;資金緊張,聘不起專業校長,她就自己扛下管理重擔;教師人手不足,她既當校長又當老師,每天從早讀盯到晚自習。
但她并未因此氣餒,而是迅速調整自己,參加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參觀優秀學校、閱讀專業著作以及在線學習,不斷“充電”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希望通過系統專業的學習,推動鄉村教育發展。”學校運行穩定后,別源淵決定考研深造。她將辦公桌分為兩個區域,一邊用來處理學校事務,一邊用來考研復習。2020年,她如愿被河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農村發展專業錄取。
得知她的創業經歷后,河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組織“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深入鶴立學校,精心打造了“文旅+地理+教育”融合的創新課程體系,通過沉浸式教學拓寬孩子們的視野。今年,河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原陽縣鶴立學校“志愿服務實踐基地”正式揭牌,短期志愿服務項目也隨之升級為長效合作機制。
如今,鶴立學校已培養學生600余名,提供就業崗位300余人次,安置大學生就業190余人次,資助貧困學生400余人次。
教育帶來希望,鶴立學校的故事還在續寫。別源淵說:“我想為原陽縣路寨鄉及周邊鄉村學生打造一所充滿幸福感的現代化優質小學,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來源:河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