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非常優秀的學生,考出了很好的成績,但他們沒有聽從老師和家長關于填報志愿的建議,老師一氣之下退群,還留了一段話。我認為,社會不應該過于苛責老師。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學生有自主填報志愿的權利。要是把這件事倒推10到15年,我相信那時全社會都會指責這些學生,覺得他們不聽老師、學校和家長的話,不報考清華北大,就是拿自己的人生開玩笑。但你看,社會是不是進步了?
十多年后,社會主流觀點是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應尊重孩子的意愿。無論孩子報的是國防科技大學、哈工大,還是網傳的其他學校,哪怕是報了個野雞大學,那也是學生自己的選擇。我們的教育,不就是要尊重孩子意愿,讓他們獲得幸福嗎?
更何況,就算孩子填報志愿有誤,這也是他們需要面對和承擔的。在社會中,教育本身就是讓孩子們去面對錯誤、承擔結果,這樣他們才能在這個往復循環的過程中成長。
所以,我們能看到,如今這些成績優秀的孩子,沒聽老師、家長和學校的話,還頂住了社會壓力,說明他們的獨立性比我們那時候強多了。但反過來,我們就該苛責老師嗎?
我覺得不該,老師其實也沒錯。老師長期處于封閉環境,要面對學校領導,甚至上級教育部門的壓力,再加上他自己主觀認為,孩子成績好就該上清華北大,清華北大就代表著幸福。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整個教育體系相對封閉,老師從進入教職崗位后,就很少再接觸社會,不知道過去二三十年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每天接受的培訓、教育,全都是封閉式的。老師在信里提到“辜負了100萬的培養費用”,大概率是說學校對這些優秀學生傾注了大量心血,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投入很多。那學校為什么要投入這么多呢?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地區或學校有足夠多學生考上清北,雖然現在明令禁止宣傳,但實際上這對老師、學校領導、教育系統乃至更高層人員的績效KPI都有影響,這些人能通過學生成績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么大的壓力,落到基層老師身上,他能承受得住嗎?
在常年封閉系統的影響下,老師已經把清華北大奉為殿堂,當作學生成功的唯一出路。所以從小到大,家長一接到老師電話就緊張,不管是多大的企業家,接到老師電話都哆嗦,為什么呢?
就怕孩子一年級跟不上就完了,初中跟不上就完了,高中跟不上就上不了清華北大,人生就完了。為什么教育系統會把這當成絕對真理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社會。
我覺得老師這件事不應該擔責。老師只是一時激動,真情流露。從這個現象我們能看出,教育理念嚴重滯后于社會。真正該反思的,是那些有能力制定體系、對錯評價標準、教材評價標準和考試評價標準的人。要看到,教育與社會的脫節,可不是脫節一點半點,已經脫節得很嚴重了。
現在花費的很多精力,本質上可能都是徒勞,方向完全錯了。再者,很多教育系統的人認為,學生不聽學校、家長和老師的話,沒上清北,將來會后悔。但反過來想,每年清華北大也有不少學生發展得不好,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要是學生聽了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話,學校領導等也拿到了該得的獎金,仕途也升遷了,可這些學生上了清華卻發展得不好,比如畢不了業,找不到工作,或者陷入中年危機,因為在清華時把所有精力都用于競爭,導致性格不好,不擅長社交,人生路越走越窄。
那請問,老師、學校領導,你們能為學生的前途負責嗎?到時候可能就會說這是學生自己選的路,怨不得別人,對吧?
所以我覺得,不要等到社會輿論起來,無法收場時,就把老師推出來當替罪羊。老師是無辜的。他之所以真情流露,確實是因為認知嚴重落后于社會。但這不是他的錯,是他的成長、教育和工作環境導致的。
我覺得能不能給老師更開放的環境,去掉那些功利的評價標準,教育不能用這種功利方式去衡量一個人。只有讓老師回歸正常,我們未來的教育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不然連人都培養不好,何談人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