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山柞高速的慘痛事件嗎?
慘痛事件除了一些原因,金錢河河道流向也是這個事件重要因素。
從鳳凰鎮東邊不遠,就是杏坪鎮;杏坪鎮下面一點,就是事件發生地。
杏坪鎮是三條河流的匯聚地:流經鳳凰鎮的社川河和從北邊過來的金井河,而金井河也是剛剛匯聚了大金井河和小金井河水。三條河如果同時發大水,金錢河的水量就會劇增。
明末清初時,金井河出口處的一坪內有多棵野杏樹,故稱"杏樹坪"。后人們習慣叫"杏坪村"、"杏坪鄉",金井河從杏坪往下,就叫做金錢河,一路流到這幾天發水的漫川關。
我以前從山陽縣到柞水騎行的時候在杏坪住過一晚,這次我從杏坪逆金井河上溯,往紅巖寺方向。
路邊就看見這個“杏坪皮紙”申遺,造紙需要水,這個水就是金井河的水。
金井河全長72公里,流域面積842.12平方公里,是柞水境內流徑最長、水力資源最為豐富的一條河。
大金井河在西,發源于柞水豐北河鄉的四方山,小金井河發源于柞水九華山麓的萬青鄉青岡槽。
我以前騎行過大金井河,那里的水真是清澈。
一路還有柞水木耳種植的牌子,柞水縣真是把小小的木耳當做大產業來做。
去年的水毀路面到現在還沒有修完正在施工,不過路基已經修好,只剩下鋪油了。
在大小金井河交匯的地方卻沒有一個大的集鎮,只有一個地名小河,這個比較特別。
左行到瓦房口曹坪鎮,右行是紅巖寺鎮。我們沿著小金井河往紅巖寺鎮方向走,這條路我走過沒有我都記不清了,這次加強一下印象。
一段一段的修路,眼看著今年的雨季就要到了,去年的水毀路面沒有修完,看來去年的雨水對這里的影響很大。
有意思的是很多“S”形河道的地方,現在都打通一個隧道,讓水從洞中流過。
我想這是為了減輕河水對河邊公路的沖擊,同時便于公路的施工。
要是這樣的隧洞放到秦嶺北麓,就成了“網紅打卡地方”,你看看,這樣的洞里乘涼戲水,肯定是個好地方。
現在的工程力量真是強大,以前要打這樣的隧洞,不知道要耗費多少人力,現在說干就干。
個別地方路面沒有修好,在河道里開辟了便道,今年水旱,河道里的水真是不多。
還有公路直接改道的地方,工程還是不小。
前面,就到了紅巖寺鎮。
紅巖寺鎮就在小金井河邊上,沿河而建,有一公里長。
看著很熱鬧,有安置小區和各類服務站。
凡是大一點兒的河道都是古道,小金井河也是如此,紅巖寺鎮就是秦楚古道上一個咽喉。
紅巖寺也是一個岔路口,從這里左上到柞水九間房翻越文公嶺就到葛牌鎮,到藍田西安,右上往楊斜鎮商洛方向。
以前這里商貿繁榮,現在還有一條明清老街,一個古戲樓。
以前鎮上“逢單日”趕集,每兩天就有集很頻繁的,現在商鋪多了電商也多了,集日也改成了農歷“三六九”。
當然,這里也是一個紅色革命紀念地。
1935年,紅二十五軍政委程子華、軍長徐海東就在紅巖寺戲樓召開千人大會,宣布成立中共五星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紅巖寺鎮成為鎮安、柞水、山陽、商縣、藍田5縣交界處升起的一顆紅星。
出了紅巖寺不久,就到了六扇磨,這里納東北兩河溝水。
從這里右上往楊斜鎮商洛方向走,那里也可以上高速,看著路寬些。
不過我們左上準備往柞水九間房方向,這個地方的路窄一些。
一路過了獅子嘴,不知道這個嘴在那個地方。地圖上顯示這里有個獅子溝。
路還是斷斷續續的修著,不過不影響通行。
紅安村這里有一輛車掉到溝里,不過很快就吊起來了。和老鄉聊天,說路通著,到九間房七八公里行車沒有一點問題,
要是不修路,這一路青山綠水,這是一個好去處。
看看河道這個高石上面的小小廟宇,十幾寸電視機大,很袖珍。
資金不到位,去年水毀路一直修到今年。
要是今年雨季又沖毀了,算是白修了。
路窄了,人家還是不少,一般古道人家都多。
往梁上的路開始不好走了,不但路窄,而且坡上滑落很多黃沙,要是車速快很容易打滑。
路邊沒有人家的時候,都是大片的蒿草,看看旁邊有個牌子寫著“紅安草場”。
查了一下這里海拔,已經到了1600,算是高寒地帶了。看來這里也就適合種植草藥了。
后來查資料,很多人說這里叫做九華山,但是地圖上根本沒有標注,因為趕路,我們也沒有停下和老鄉閑聊,有知道這里情況的朋友可以留言。
這里已經是小金井河的源頭了。
到了最頂端,這里有個標識,翻過嶺就到了九間房。說是海拔1722米,比1600米的文公嶺還要高。
往下行走路陡峭些,還是剛才的路況。
如果下雨,不建議走這條路,很容易出現滑坡斷路。
有人開玩笑說我是把城市SUV當做越野車開,這話不對,應該是:我把城市SUV當做摩托車開。
我走的道路一般都是硬化的,汽車都能走,只不過很多路比較窄,會車比較困難。
比如這段路,會車就比較麻煩,好在沒有幾輛車。
喜歡騎行的朋友,強烈推薦關注我,呵呵。
景色還是可以的,而且海拔高,這里也涼快。
路不是很長,就到了九間房,我甚至看到我上次住的農家樂,那個老板人不錯。
嚴格來說這里叫做農林村,是九間房的老地盤。
我上次騎行沿著蔡九路踩玉河上行到這里的,那邊的景色很不錯,今天看那邊的路封了。
到了這里,路況就好了,都是柏油公路。
不停留了,三四公里上坡,就到文公嶺上面了。
文公嶺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嶺,名氣大但是不能望遠,景色一般。
這個雕塑很上鏡,柞水九間房,洋芋半年糧……柞水九間房的洋芋糍粑是很有名氣的。
翻過文公嶺,一路下坡就到了葛牌鎮。
奇怪,今年葛牌這里路邊遛彎的人少,難道今年避暑的人少了嗎?
從葛牌上高速,一個多小時就回到西安。
從杏坪鎮紅巖寺鎮一直到紅安村草場,算是把小金井河完全走完,一直到葛牌不到七十公里。
去年的水毀路沒有修完,如果路修好,又是一條美麗的秦嶺穿越線。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