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位禪者在河邊靜坐時,發(fā)現(xiàn)一只蝎子落水掙扎。他伸手去救,卻被蝎子蟄傷。沒過多久,蝎子再次落水,禪者又一次伸手相救,結果又被蟄傷。如此反復三次,他的手已紅腫不堪,但他依然堅持救它。
旁邊的漁夫看不下去,問他為何明知會被蟄還要救。禪者回答:“蟄人是蝎子的本性,而慈悲是我的天性。我的本性不會因為它的本性而改變。”當蝎子再次落水時,漁夫遞給他一根樹枝。這一次,禪者用樹枝既救了蝎子,又避免被蟄。
善良,不能以傷害自己為代價
禪者的慈悲令人敬佩,但他的方式卻值得思考。他堅持救人,卻讓自己一次次受傷。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滿懷善意地幫助別人,卻因不懂保護自己,最終身心俱疲。真正的善良,不是無底線的犧牲,而是在助人的同時,也要懂得自護。
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又怎么真正幫助他人?過度消耗自己的善良,最終只會讓善心變成負擔。
智慧,讓善良走得更遠
禪者最后用樹枝救了蝎子,既成全了慈悲,也避免了傷害。這也告訴我們,善良需要智慧加持。盲目的善,可能適得其反;而有智慧的善,才能讓善意真正發(fā)揮作用。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類似的情況:朋友借錢不還,我們不好意思拒絕;家人過度索取,我們默默忍受;工作中不斷讓步,自己卻越來越累……
這些時候,我們是否也該學會用“樹枝”去平衡善良與自護?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退讓,而是在給予的同時,也守住自己的邊界。
渡人先渡己,方能長久
很多人誤以為,善良就是無條件付出。但其實,真正的善,是讓自己先站穩(wěn),再去拉別人。就像飛機上的安全提示:“先戴好自己的氧氣面罩,再幫助他人。”如果自己都搖搖欲墜,又怎么有力氣扶起別人?
記住:你的善良很珍貴,別讓它因盲目而耗盡。在幫助他人之前,先確保自己不被拖垮。用智慧去行善,用方法去助人,這樣的慈悲,才能溫暖他人,也照亮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