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巴南區惠民街道輔仁村,應急救援隊員用沖鋒舟轉運被困人員。(市專業應急救援總隊巴南支隊供圖)
7月8日23時至9日清晨,市消防救援局特勤支隊救援人員在南岸區南坪街道福紅路一老舊小區緊急疏散轉移150余名群眾。(市消防救援局特勤支隊供圖)
7月8日深夜,九龍坡區錦龍路路段,民警將一輛熄火的車輛推到安全地帶。(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供圖)
7月8日傍晚,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席卷重慶,造成積水、道路中斷、人員被困等險情。全市應急、公安、消防、市政等部門聞汛而動,逆流而上,運用先進科技,沖鋒在搶險救災、疏堵保暢的最前線,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暴雨災害的強大合力。
搶險及時
多處積水路段得到清理
7月9日13時30分左右,巴南區花溪街道紅光立交路段的排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紅光立交路段屬于城區主干道,橋下地勢低洼,容易積水。凌晨一點多開始下暴雨,水最深的時候有2米,現在最深處在半米左右。”巴南區應急管理局宣教科科長劉賢科介紹,此輪降雨造成城區蓮花街道公租房下穿道段、花溪街道紅光立交路段、渝南大道鎧恩國際3處點位交通中斷,惠民街道、界石鎮等地也因中小河流漲水,不同程度影響居民出行。
9日凌晨,巴南區應急局啟動應急響應,對相應路段實施管制。重慶市專業應急救援巴南支隊全員48人緊急出動,開展搶險救援。截至記者發稿前,蓮花街道公租房下穿道段、渝南大道鎧恩國際兩處路段已恢復通行,紅光立交路段排水工作仍在進行。“之后我們還要組織開展清淤,力爭今天晚上恢復通行。”劉賢科說。
7月8日22時至9日凌晨,九龍坡區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大門口等多處出現嚴重積水。接到報警后,九龍坡區消防救援局迅速調派轄區楊家坪特勤站、田壩消防站、黃桷坪消防站救援人員、車輛及抽水排澇器材裝備趕赴現場開展救援排澇作業。在醫院大門前,一輛執行任務的救護車被困在積水中,車內5名人員被困。消防救援人員立即采取“單個背人”方式,在積水中開辟“生命通道”,爭分奪秒疏散被困群眾。
暴雨過后,中心城區道路、橋梁、隧道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城管部門紛紛出動全力清淤保暢。
渝北區雙龍湖街道、回興街道等多個街道發生樹木倒伏現象,渝北區城管局第一時間出動搶險車輛35輛、人員247名,緊急開展倒伏樹木清理及斷枝修剪工作,全力保障市民正常出行;江北區城管部門緊急出動車輛12臺、搶險人員31人、清掃人員231人,清理恢復道路長度2820米。
科技助力
智治平臺無人機齊上陣
7月9日1時至2時,沙坪壩區南開下穿道燈桿氣象站監測到實時雨量達到91.4毫米,但這里并沒有如往常那樣出現內澇。
8日下午,“內澇點水位監測信息與交通信號燈實時聯動系統”預警,提示南開下穿道有較大內澇風險。接到預警后,沙坪壩區住房城鄉建委迅速啟動排水防澇應急預案,提前調度40名搶險人員、相關車輛和排澇設備奔赴各個易澇點。
“電子水位尺測到南開下穿道的積水高度達到30厘米時,會讓進入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燈變成紅燈,中斷交通,并在交巡警現場指揮下,提示車輛繞行。”沙坪壩區住房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區積極探索應對城市內澇智慧化解決方案,對南開下穿道周邊排水管網進行了聯網和完善,根據預警提前安排人員排澇,避免了大面積積水的形成。
“采用這套系統后,預判時間縮短2/3以上。”該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區已有十多個重要內澇點使用了該系統。
及時響應是搶險救援的重要一環。
7月9日9時,暴雨如注,江北區大石壩街道大路社區第十五網格網格員陳鴻宇在盤溪河邊巡查時心頭一緊:盤溪二支路附近一處下河口的欄桿被激流沖垮!
他趕緊掏出手機,險情瞬間傳到大石壩街道“141”基層智治平臺。9時12分,街道指揮中心將事件推送至街道平安法治板塊綜合執法崗,工作人員嚴甘曦立即受理,發出指令。9時21分,三名執法人員抵達現場,就近調度應急物資。9時38分,擋板運抵,20分鐘后便安裝完畢。從發現險情到擋板安裝完畢,不到一個小時。
據了解,大石壩街道自主謀劃的“極端天氣應對綜合場景”,內嵌于“141”基層智治平臺,集監測預警、隱患排查、資源調度于一體,重構業務流程,編織了一張平戰結合的精密安全網絡。平臺運行以來,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任務處置提速30%,物資調配效率提升60%。
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重慶“141”基層智治平臺已實現全市1031個鄉鎮(街道)、1.1萬個村(社區)、6.5萬個網格全覆蓋,形成了“快速響應—分級處置—協同聯動”工作閉環,實現了險情隱患從發現到處置的高效運轉。
除了智治平臺,無人機也在預警方面一顯身手。
“暴雨稍歇,我們可以啟動無人機巡查。”7月9日10時10分,在江津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江津區數字化城管中心主任鐘雪飛下達巡檢指令。多架無人機從不同方向出發,循著50條航線巡查,覆蓋整個城區范圍。
10時15分,一架無人機巡航至圣泉街道幾江長江大橋滸溪公園東南側405米時,鏡頭捕捉到異樣:一個直徑超40厘米的井蓋缺失。隨后,報警信息通過區三級治理中心流轉到該井蓋的主管部門,維修人員很快抵達現場安裝了井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整個閉環處置過程控制在10分鐘內。
爭分奪秒
緊急避險轉移2061人安置729人
7月8日以來,全市氣象、水利、住建、規資等單位密集發布河流漲水、山洪災害、城市內澇、地災風險等預警產品219期,針對性啟動行業應急響應,共發出2880條指令,覆蓋各級各類應急責任人36.5萬人次。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在8日20時,針對20個區縣啟動四級防汛應急響應,9日7時又升級為防汛三級應急響應。
截至9日16時,“7·8”洪澇災害導致涪陵、江北、沙坪壩、九龍坡等24個區縣26223人受災,緊急避險轉移2061人,緊急轉移安置729人。
7月8日23時許,南岸區南坪街道福紅路一老舊小區,因持續性強降雨出現積水險情,導致上百名群眾被困。市消防救援局特勤支隊南坪東路站、人民路站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迅速調派消防救援人員、車輛及舟艇實施救援。
由于該小區地處低洼地帶,一樓已完全被淹沒,部分樓棟積水更是高達二樓。到9日2時,雨勢仍未減弱,水位持續上升,且暴雨導致片區電力癱瘓,現場能見度較低。情況萬分危急,消防救援人員立即分成多個應急救援小組,將被困群眾從屋內轉移至橡皮艇上,并護送至安全地帶。經過7個多小時的奮戰,成功疏散轉移150余名群眾,其中包括多名老人與兒童。
7月9日,記者從市水利局獲悉,該局針對本輪強降雨防范應對,遞進式發布中小河流漲水風險提示5期、小流域山洪災害氣象風險提示4期、重要水情專報9期、中小河流洪水警報6期,督促相關區縣及時預警叫應;調度嘉陵江流域草街、富金壩電站,有效開展攔洪、削峰、錯峰。(本組稿件由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栗園園、余虎、 羅蕓、周松、張莎、崔曜、朱婷、劉翰書采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