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葉曉丹 每經編輯:文多
一場圍繞機器人的投資潮,伴隨著7月的熱浪,撲面而來。
宇樹機器人向與會者致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2203664811
“下半年的機器人市場有望迎來上市潮。”
2025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一屆創新年會”期間,浙江容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億投資)高級合伙人顧巨峰對媒體說出了上面那句話。他還介紹,容億投資自己投資的機器人項目大概也會申報IPO(首次公開募股)。
IT桔子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5個月,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已達232億元,超過2024年的209億元。具體案例比比皆是,投資方稱宇樹科技或沖擊科創板上市,杭州云深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深處)近5億元新融資落地,智元機器人(即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及其核心團隊所設持股平臺擬獲取上緯新材(SH688585)控制權??
但另一面是,人形機器人的技術路徑仍存在不確定性,特斯拉就暫停了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的生產計劃。
“黑豹”機器狗創始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王宏濤7月8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人形機器人賽道仍處于發展早期,技術路徑并未“收斂”(指會聚于一點),投資熱潮本身也帶著一定的破壞力——譬如加劇產品同質化、低價內卷等。
因此,目前市場和投資人對待“估值敘事”的邏輯更審慎,人形機器人企業需要實現自我造血、價值閉環成為多數人的共識。
躁動的一二級市場
7月8日,上緯新材披露,相關權益變動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智元機器人董事長鄧泰華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智元機器人成立于2023年,僅兩年時間已躋身“獨角獸公司”之列,其聯合創始人是知名科技圈大V稚暉君(本名:彭志輝)。
7月份以來,明星機器人企業獲融資的消息也密集披露。
7月7日,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5億元A輪融資。媒體同日報道,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獲得億元級A+輪融資
7月8日,云深處披露完成近5億元新融資。同日,上海它石智航技術有限公司完成1.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8億元)天使+輪融資。
有機器人賽道的創業公司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近年來,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機器人賽道關注度高,除了投資機構外,也不乏一些傳統的制造業企業、上市公司想參與進來,或者‘先上桌’。”
對當前的這一輪機器人投資熱,容億投資高級合伙人顧巨峰表示,To B(企業端)領域里,機器人在特定的應用場景有優勢——比如說它的身體或者‘小腦’做得很好,那么就有可能為公司帶來上市的希望。
“但是有一點,就是永遠不能靠‘泡沫’融資、去燒錢,然后抬估值、去上市,這在中國A股市場基本上不太被接受。”顧巨峰表示。
科大訊飛人形機器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寶蓮 攝
投資人依然更關注落地能力強的頭部企業
新一輪近5億元融資落地,云深處創始人兼CEO(首席執行官)朱秋國曾表示,這一輪融資的順利交割,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云深處技術路線和商業化前景的認可,也標志著公司發展進入規模化量產新階段。
此前,浙大網新(SH600797)、南都物業(SH603506)以及浙江賽智伯樂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共同發起設立“賽智助龍基金”投資云深處。作為投資方代表,浙大網新董事長史烈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通過投資云深處等創新技術型企業,可以用最新的技術賦能上市公司自身深耕的行業,同時也為被投資企業拓展落地場景和市場空間。
“技術整合+場景落地”的互補,讓產業資本和被投機器人企業各自找到所需。
一個例子是,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向應用層滲透,機器人被不少投資人視為通用AI的最佳載體。于是,不少AI產業鏈上的大公司也加碼機器人賽道。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一屆創新年會”期間,ELU中能坤域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白惠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比拼模型參數到比拼解決問題的能力,AI的競爭戰場已經發生根本轉移。”她認為,AI已進入“場景為王”的下半場,真正的價值在于能否深入復雜場景、解決真實問題。
“具身智能正打開這樣一個時代窗口——當AI擁有‘身體’,它才能走進工業、交通、物流、能源、醫療等關鍵場域,實現從虛擬智能向物理世界的躍遷。”白惠源說道。
2023年,白惠源創立原力無限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力無限)聚焦具身智能領域,截至2025年6月,原力無限累計商業化在手訂單的金額已突破2億元。
白惠源強調,真正走向市場的技術,必須具備獨立完成商業閉環的能力。她直言:“僅靠持續融資維系企業運行,并不是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我們選擇小步快跑,以商業閉環為驗證路徑,同時向資本與市場證明產品的技術先進性與應用價值。”
她也坦言,當前的資本市場更加審慎,投資人關注的依然是技術扎實、落地能力強的頭部企業。
也不可忽視資本流入加速對行業的破壞力
創新的過程絕非坦途。
近期有消息稱,特斯拉暫停人形機器人Optimus生產。技術路徑的變化對其人形機器人量產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有待后續持續關注。
在當前機器人領域的競爭中,中美各有優勢,競爭也日趨激烈。近期,在《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電視節目上,“新一代黑豹2.0”機器狗實現了10.3米/秒的跑步速度,這一速度打破由波士頓動力公司“WildCat”機器狗創造的紀錄——8.89米/秒,這一紀錄之前已維持十年之久。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黑豹”機器狗創始人王宏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機器人賽道對技術創新的追求非常強烈,目前機器人賽道仍處于起步階段,相較于四足機器人,當前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還遠遠未達到“收斂”技術狀態。機器人領域目前有不同的技術路線,一旦出現新的技術突破,很容易顛覆原有的機器人產品。行業在追求創新,因此技術的領先性仍然是當前資本和機器人企業都非常看重的點。
提及當前機器人賽道的融資熱潮,王宏濤教授認為,巨額的融資對行業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對行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加快技術研發和突破,但在另一方面,資本流入加速對行業的破壞力也不可忽視。
王宏濤認為這種破壞力體現在幾個方面:其一,資本大量涌入容易導致同質化競爭,加劇價格走低和行業內卷;其二,“熱錢”有時會導致大家去追求規模效應,但如果沒有核心的技術支撐,放大后的規模往往并無質量可言。
所以,王宏濤教授對當前機器人賽道的投資熱仍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我們對資金的需求比較明確,希望未來通過少量的融資,能夠快速實現自我造血,形成一個正向的商業循環。”
但相比以往通過一級市場融資并借助IPO退出的漫長路徑,如今行業中出現的二級市場資本運作,給了機器人創業團隊和投資人另類路徑。
有機器人創業公司負責人認為,相比傳統的IPO鏈路,二級市場的資本運作或許是一次“短平快”的資本操作,但這樣或許會影響本來踏實開發的人。
不難看出,在投資熱潮之下,路徑分野逐步顯現,考驗著創業者們的初心和資本的定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