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政治新聞網7月5日報道,特朗普4日稱“不確定能否結束俄烏沖突”,與其此前承諾形成反差,俄烏局勢再引關注。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近來起起伏伏。五角大樓以“美軍彈藥庫存告急”為由暫停部分對烏武器運輸,特朗普卻否認,稱仍在提供武器且已提供太多,還正與烏合作提供幫助。可沒過多久,他又松口要恢復援助,甚至承諾輸送更多,初期以防御性裝備為主,理由是幫烏克蘭自衛。
這種快速轉變,讓人摸不透美國的真實意圖。美國的武器援助對烏克蘭而言至關重要,可如今卻顯得力不從心。烏克蘭急需的“愛國者”導彈、155毫米榴彈炮炮彈以及“地獄火”導彈等,都曾陷入延宕。“愛國者”導彈年產量僅450枚,波音公司擴建相關工廠還面臨不小風險,想靠增產來滿足對烏援助,難度極大。這背后是美國常規武器產能的嚴重不足,要支撐大規模長期作戰,幾乎不可能。
特朗普(資料圖)
同時,“美國優先”理念作祟,美方明確表示要先保證美國有足夠彈藥,其他國家只能排在后面。特朗普的態度反復,原因復雜。一方面,美國軍援烏克蘭三年,加上卷入巴以、伊以沖突,軍火庫存下降很快,中方稀土管制也影響了美國軍工生產,特朗普本想緩一緩,還聯系普京希望俄烏停火,可普京沒給面子,60分鐘談話不歡而散,之后俄軍夜襲成功,暴露烏防空系統脆弱,連“愛國者”部署區都受波及,特朗普為保美國面子,只能出手。
另一方面,特朗普對中東掌控力下降,若俄烏沖突再受挫,美國國際形象受損更嚴重,又不能直接出兵,只能通過增派武器來應對。俄羅斯這邊也沒閑著。普京簽署法案,允許無國籍人士和外國人以合同制加入俄軍,合同有效期至動員期、戒嚴或戰事結束,且立即生效。這明顯是為緩解兵員壓力,長期軍事行動讓俄軍人力吃緊。同時,這也是種戰略布局,周邊如中亞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年輕人,不少熟練掌握俄語,能快速適應。
特朗普和普京(資料圖)
不過,吸引這些人參軍,還得看待遇,他們更看重穩定薪資、戰后入籍可能或家屬福利,若待遇跟不上,難吸引有經驗的人。俄羅斯在和平條件上也有新動作。外長拉夫羅夫提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和平解決條件,涵蓋烏政治地位、領土歸屬、國際制裁及資產返還等。與之前相比,有幾點轉變。最明顯的是,將烏必須承認克里米亞和四州入俄,升級為納入有法律效力的和平協議,還把解除對俄制裁、撤銷訴訟、歸還凍結資產與領土問題打包成不可分割的和平條款。
這表明俄方不滿足于口頭承諾,想要受國際法保護的新秩序。另外,之前反復提及的換掉澤連斯基,已從條件中消失,轉而強調烏應回歸中立、非結盟、無核地位,還引用烏相關法律為自己的要求找依據。但這并非立場軟化,而是想將一切法律化,讓新現實獲廣泛承認,避免烏方和西方出爾反爾。俄烏前線局勢緊張。俄軍從蘇梅州平原、頓涅茨克戰場、赫爾松方向推進,若拿下敖德薩,烏海上補給通道將受威脅,且俄軍已完全解放盧甘斯克州,形勢對俄有利。
俄烏沖突(資料圖)
普京還獲老撾和朝鮮支持,老撾派50名工兵幫俄排雷,朝鮮可能加碼援俄人數。烏軍則面臨防御體系壓力大、戰略縱深有崩塌風險等問題,失敗風險升高。英國和歐盟原本有停火后向烏派遣部隊維護安全的計劃,如今因美國在解決沖突上沒進展,且拒絕為歐洲士兵提供安全保障,已擱置該計劃。下次“志愿聯盟”會議將重點討論支持烏消耗戰,增加彈藥供應、刺激烏國防工業、恢復烏能源生產及戰后重建等。俄烏沖突的走向,在美國加碼軍援、俄羅斯積極應對、各方勢力角力下,充滿更多變數。局勢如何發展,仍需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