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也擋不住教師們研修學習、共同進步的腳步。為全面提升教師職業健康意識與教育教學創新能力,7月4日,合肥市廬陽中學教育集團特邀多位專家圍繞教師職業病防治、人工智能教學應用及腦科學賦能等專題展開講座,為全體教師奉上了一場融合前沿科技與人文關懷的知識盛宴。
科學護嗓,遠離眩暈
教師的健康對教育事業有著深遠影響,為此本次培訓特別邀請了武警安徽總隊醫院鼻咽喉科上校主治醫師杜娟為教師們作“教師職業病預防與保健”專題講座。杜娟醫師針對教師長期用嗓、工作壓力大等特點,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咽喉疾病的預防方法。她強調科學用嗓技巧,如腹式呼吸法、避免過度用嗓等。針對教師群體常見的“眩暈”問題,她糾正了“眩暈=頸椎病”誤區,告訴教師們“眩暈”可能是耳石癥,呼吁早發現、早干預。講座內容貼合實際、實用性強,不僅提升了教師們對常見咽喉疾病的認識,更掌握了科學的自我保健技能。
AI賦能,以“智”助教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給教育帶來了諸多變革,為適應這種變化,需要教師們不斷學習,掌握新工具。蕪湖三山經開區教研室副主任梁祥主任通過演示如何利用元寶、DeepSeek等大模型工具助力教學,為教師們提供了高效備課、創新課堂、精準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師們現場操作軟件,親身感受AI技術帶來的高效與樂趣,切實體會到了AI大模型的賦能優勢。
腦科學賦能,解析學生發展密碼
學生發展,是教師生涯永遠的研究課題。下午,東南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楊元魁博士在《腦科學視野下的學生發展、學習與教育》講座中,從腦科學角度揭示了影響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他指出,過敏易引發情緒和注意力問題,并提醒“月圓時情緒波動與潮汐相關,需多關注學生心理狀態”。同時他強調家庭關系尤其是親子關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因素和保護因素,而“營養、睡眠、運動”是三大基石,建議教師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基礎生理需求,實現科學育人。
本次培訓聚焦教師身心健康與教學能力的雙提升,既有實用的健康防護策略,又有前沿的教育技術分享,為該校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學校也將持續開展多元化校本培訓,為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陳慕霞 靳金艷 陳慕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