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猛將云集。
這些猛將之中,當屬呂布最為厲害,他和他胯下的赤兔馬,堪稱“天下無敵”。
只可惜呂布的人品實在太差,這導致他成為了眾矢之的,很快便被殺了。
而在呂布去世之后,又一位小將站了出來,成為了另一個“天下無敵”之人……
亂世是舞臺
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馬超五位上將,這五個人個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比較可惜的是,這五個人里,關羽、張飛、馬超都還沒老便去世了,黃忠的壽命雖然很長,但是他來的時候就不小了,因此他也沒有太出色的表現。
這五位上將之中,只有趙云從始至終一直在出力,他才是蜀漢第一高手。
趙云這一路走來,屢戰屢勝,有八十多位將領先后死在他槍下。
趙云這輩子一次敗仗都沒打過,人送外號“常勝將軍”,因此,呂布被殺之后,趙云才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猛將。
趙云第一次出場時,還是一個“少年將軍”,別看他年輕,此時的趙云已經是頂級戰將了。自從董卓西逃,討董聯盟解散之后,袁紹便回到了冀州,當起了渤海太守。
當時的冀州牧是韓馥,袁紹只是他的手下,雖然袁紹也想擴張地盤,但奈何兵少將寡,沒法辦大事。
這天,韓馥以冀州牧的身份,給袁紹送來了不少糧草,袁紹非常高興。
但是袁紹身邊的謀士逢紀卻提醒袁紹:“大丈夫應當縱橫天下,怎么能只等著別人給你送糧食呢!”
袁紹覺得很委屈,因為他手里這么大點地方,不但地方小,而且還不好種出糧食,實在是沒辦法。
逢紀說:“冀州是全國產糧最多的地方,您為什么不把冀州拿下來呢?”
袁紹白了逢紀一眼說道:“我要是有兵馬,怎么會不動心?現在咱沒辦法拿下冀州啊。”
逢紀見袁紹有“雄心壯志”,于是便給他出了個主意。
逢紀讓袁紹聯系公孫瓚,就說想跟他一起攻取冀州,然后平分冀州的土地。
冀州是產糧大州,就算只是一般,也非常有價值,公孫瓚早就對冀州垂涎三尺了。
因此,公孫瓚收到袁紹的消息之后,馬上整軍出發,直奔冀州而來。
冀州牧韓馥并非英雄,他聽說公孫瓚興兵前來,馬上就被嚇得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他身邊的謀士荀諶建議韓馥去請袁紹前來相助,因為光憑他們自己肯定是打不贏公孫瓚的。韓馥剛要派人去請袁紹,另一個謀士開口攔住了他。
此人名叫耿武,擔任長史一職,他認為袁紹現在并非“強力援軍”,而是一頭“空腹的猛虎”。
如果把袁紹請來,那么都不用等公孫瓚前來,冀州就將易主。
韓馥不信耿武的話,堅持要去請袁紹,而這正是袁紹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逢紀的計策就是,先假裝與公孫瓚聯手,逼著韓馥請他們幫忙,然后袁紹便可以趁機入主冀州,冀州牧韓馥只是待宰的羔羊罷了。
韓馥的行動都在逢紀的計劃之中,只要袁紹順利架空韓馥,冀州就到手了。
但是事情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肯定要有些風浪的。
初戰敗文丑
耿武在朝上勸諫韓馥無果,只好自己想辦法保住冀州。
他和冀州別駕關純商議許久,決定在袁紹前來與韓馥見面時,先把袁紹干掉,避免袁紹鬧事。但是袁紹也料到了這一點,他讓顏良文丑跟在了自己身邊。
耿武和關純出手時,直接就被顏良文丑給按在地下殺了。
隨后袁紹便進入冀州,將關鍵官員全都換成了自己的人,韓馥一點話語權都沒有了。
此時的韓馥非常后悔,但是他沒有時間悲傷了,如果他不趁早離開,袁紹很可能會取他性命,于是韓馥便悄悄離開了。
而與此同時,公孫瓚正大發雷霆,大罵袁紹這個小人。
光罵兩句肯定是不過癮,公孫瓚還想揍他。雖然沒有袁紹的幫助,但是公孫瓚依然要打冀州,袁紹現在成了守衛冀州的一方。
雙方隔著磐河對峙,袁紹在東,公孫瓚在西,公孫瓚心中有火,第一個沖出來叫陣,文丑前來迎戰。
憤怒并沒有增強公孫瓚的實力,他跟文丑過了十回合就頂不住了,趕緊往后撤退。
文丑在后面緊追不舍,勢必要將公孫瓚斬于馬下。
公孫瓚手下的四大將想要攔住文丑,但是剛打了一個照面,就有一人死在文丑的槍下,剩下的三人都不敢上了,就眼睜睜地看著公孫瓚被追殺。
公孫瓚試圖利用地形甩開文丑,但是他不僅沒甩開,還把自己的馬給絆倒了。
文丑見公孫瓚落馬,趕緊上前來殺他,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有一位“少年將軍”殺了出來,攔住了文丑,正是趙云。
文丑想要快速擊敗趙云,但是卻一直無法取勝,兩人打了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
不久之后,公孫瓚的大部隊追了上來,文丑覺得情況不妙,只好先撤退了。
趙云的初次登場,便與文丑打得難解難分,可見其實力確實驚人。
由于文丑在后來被關羽一刀斬了,因此人們對他的實力可能沒什么了解,但他可是只用十回合就戰勝了憤怒的公孫瓚。
少年趙云就能與巔峰文丑打平,這已經能證明趙云的厲害了,后來的長坂坡之戰,更是趙云的個人秀。
長坂坡上,趙云不但救回了阿斗,還搶走了曹操的青釭劍。在七進七出的過程中,趙云還斬殺了曹營名將五十余員,雜兵更是不計其數。
長坂坡救主
年輕的趙云無人能敵,年老的趙云風采依舊。
鳳鳴山一戰,曹軍有西涼大將韓德,“善使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他的四個兒子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琪,也全都是弓馬嫻熟之輩。
但是這韓家五虎,全都死在了趙云手里。
此時的趙云已經年近七旬,依然威風不減當年。
當趙云單槍匹馬殺進陣中時,還像當年在長坂坡上那樣,這些小兵根本不敢靠近趙云,趙云所到之處,小兵們紛紛退讓。
哪怕他們人數眾多,但是傷不到趙云分毫。這便是繼呂布之后的三國第一猛將。
趙云當年救回了阿斗,其實并不是一件壞事,經常有人說,阿斗是蜀漢滅亡的根源,其實并非如此。
蜀漢滅亡是遲早的事,阿斗已經盡力了,如果換個人上來,蜀漢很有可能會因為他的自作主張而加快滅亡的速度,阿斗的“放權”其實就是最正確的做法。
因此,趙云當年拼了命救回來的阿斗,乃是“真命天子”,并非無能庸主。他在位四十一年,為蜀漢延續了四十一年的壽命。
如果沒有趙云的舍命相救,也就不會有阿斗即位這件事了,如果換上來個不聽諸葛亮話的皇帝,那么蜀漢很可能會在劉備去世一年后便被曹軍消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