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名家楊少華老爺子在7月9日下午走了,享年94歲。消息是相聲圈里的苗阜和天津主持人小佀老師先傳出來的,隨后天津市曲藝團也發(fā)了訃告確認。苗阜在微博上就寫了簡簡單單幾個字:“一輩子了!走好。”但字越少,情越重,能看出同行們對這位老前輩的敬重和不舍。
老爺子這一生,可以說是
從最底層一步步拼上來的
。1931年在北京出生,小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13歲就去鞋廠當學(xué)徒,后來因為啟明茶社總在附近說相聲,他常溜去聽,慢慢被這門藝術(shù)吸引住。為了不挨餓,也為了學(xué)點本事,他拜了名家郭榮啟為師,16歲就登臺,從此再沒離開過相聲。后來他輾轉(zhuǎn)到了天津,從工廠鉗工干起,靠著一張嘴成了廠里的文藝骨干,再后來被調(diào)進南開區(qū)曲藝團,這才算真正吃上了專業(yè)相聲這碗飯。
要說楊少華藝術(shù)生涯的高光,繞不開
“捧哏大師”的名號
。70年代在天津市曲藝團,他給泰斗馬三立捧哏,后來又搭檔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倆人一塊兒創(chuàng)作了《戒煙》《地理圖》這些膾炙人口的段子。到了90年代,他和趙偉洲搭檔,風格更鮮明了——別人捧哏是“捧”,他捧哏是“蔫”,
“蔫哏”這獨門絕技就是那會兒被他玩出名堂的
。《枯木逢春》《危言聳聽》這些作品里,他那慢悠悠、冷不丁冒一句的勁兒,反而成了觀眾最愛的“包袱”。
真正讓楊少華走進千家萬戶的,還得是2003年和兒子楊議搭檔的相聲《肉爛在鍋里》。這段子不僅拿下央視相聲大賽一等獎,還讓老爺子嘗到了“跨界”的甜頭。緊接著第二年,他主演的《楊光的快樂生活》開播,劇中那個愛貧嘴又熱心的天津老頭“楊豐年”,簡直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這劇一拍就是九部,成了多少天津人飯桌上的“背景音”。
蔫哏藝術(shù)從舞臺延伸到了熒幕,老爺子算是把“楊氏幽默”刻進了觀眾的記憶里
。
舞臺之外,楊少華其實是個
“老頑童”
。87歲那年,他終于圓了春晚夢,和一群老戲骨演了小品《為您服務(wù)》。更難得的是,他還緊跟潮流玩起短視頻,賬號起名“楊爺爺?shù)目鞓飞睢保瑐€性簽名寫著:“我叫楊少華,一名90后的相聲演員”——90歲后還在活躍,可不就是“90后”嘛! 他總愛一本正經(jīng)地抖包袱,網(wǎng)友看得直樂,夸他“吃嘛嘛香”。
2023年夏天,老爺子曾因高血壓住院,出院時他笑瞇瞇地說:“心態(tài)頂?shù)蒙响`丹妙藥,可治百病。” 后來還鬧出過“500億家產(chǎn)分配”的謠言,他倒好,輕飄飄回一句:“真假?”幽默了一輩子,連回應(yīng)爭議都帶著相聲味兒。
去世那天,老爺子其實還在“連軸轉(zhuǎn)”
:上午參加天津一家飯店開業(yè)慶典,中午賬號還在更新帶貨視頻。下午回家小憩,就這么安詳?shù)刈吡恕@罱鸲泛髞硖岬剑瑮钭h說父親走時很平靜,沒受罪。從登臺到謝幕,他真把“快樂”堅持到了最后一刻。
如今再聽《肉爛在鍋里》里的臺詞,倒像成了他藝術(shù)的注腳:“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出來了。”楊少華這一生,
把坎坷熬成笑聲,把歲月燉成經(jīng)典
,留下的是幾代人“笑口常開”的記憶。
內(nèi)容和圖片都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權(quán),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滿,請聯(lián)系我,我一定及時刪除,謝謝大家了!
~~~///(^v^)\\\~~~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