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誰當美國總統,中國都不會對菲律賓動武。”
這句話出自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特·特奧多羅。
時間是2025年7月9日,地點是馬尼拉。
這番發言一出,不少人直呼“膽子真大”。中菲南海摩擦不斷,美菲軍演頻繁升級,他卻在這個節點,說出這樣一句話。
是誤判?是自信?還是早有預判?
菲律賓防長的“驚人之語”,不是拍腦袋的判斷
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特奧多羅明確表示:不管美國領導人是特朗普還是其他人,中國短期內都不太可能在南海方向與菲律賓開戰,因為中國的決策完全基于自身戰略規劃。
看來,這位菲防長還真挺了解中國的個性的,至少他知道:中國在打不打的問題上,不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但同時,我們也從特奧多羅的表態中,看出了菲高層近期的“自信”。
這和以往的“美中對抗=南海危險”論調,完全不同。
菲律賓為什么敢這么說?自信有來路,
近段時間,確實有對菲方有利的消息傳出來,比如:2025年,日本媒體曝出東京擬向菲律賓出口6艘“阿武隈”級二手驅逐艦。
雖然艦齡已超30年,但菲律賓方面卻視為“增強海軍戰力的重要信號”。
雖然還沒有得到石破茂政府的確認,但這個事已經被西方媒體及菲國內媒體反復拿來炒作,而這也讓菲高層頗為得意。
但這些驅逐艦在實戰中真的能發揮作用嗎?
恐怕連菲律賓軍方內部都心里沒底吧,菲律賓目前的海軍結構以輕型護衛艦為主,火力、指揮系統與中國海軍差距明顯。
這份“信心”,更多的是虛張聲勢罷了。
真正的信心,不在艦艇,而在美國的中程導彈
可真正讓菲律賓底氣漸足的,還不止這些老舊艦艇。
2025年年初以來,美菲軍事合作有了新動向。
《日經亞洲》披露,美國正考慮在菲律賓部署中程導彈系統,包括“戰斧”巡航導彈和“陸基標準-6”。
部署地點選在呂宋島,距離中國南海核心區域僅千公里左右。
菲律賓方面未公開確認,但軍方內部已有聲音表示“歡迎”。
據菲律賓通訊社報道,菲律賓武裝部隊發言人弗朗塞爾?瑪格麗特?帕迪拉對美國擬在菲律賓境內增設一個 “堤豐” 型中程導彈系統表示了正面看法。
稱此舉措可增強菲律賓軍隊在現代武器系統訓練方面的技能,同時提高與美國軍隊的聯合作戰效能。
特奧多羅的表態,或許正是基于這種“實質安全保障”才敢如此高調。
“棄核論”是政治炒作,不是安全主張
正是因為有了“信心”,這位菲防長前兩天居然叫囂,要求中國放棄核武器,稱:“中國只有去核,才有權倡導東南亞無核的計劃。”
這番話迅速引發爭議。
東盟正在推動《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議定書簽署。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也稱為《曼谷條約》)于 1995 年由東盟十國簽署,1997 年生效。
根據該條約及其議定書,所有核武國家必須尊重這項條約,不得對任何一方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已明確表示:中方多次明確愿意率先簽署該條約議定書,也愿與東盟成員國就簽署條約議定書展開進一步溝通。
俄羅斯也已同意簽署該條約,但美國方面則聲稱要進一步審查條約內容,之后才能決定是否簽署,是唯一未明確表態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特奧多羅將“簽署議定書”與“棄核”掛鉤,是對條約精神的曲解,也為美方解套提供了輿論空間。
菲律賓此舉,不僅破壞東盟共識,也讓自己在區域合作中陷入孤立。
而中國的態度始終明確:支持無核,但不會接受單邊施壓。
臺海才是主戰場,南海只是牽制戰線
菲防長如此囂張,中國在南海方向近些年就真的不會有動作嗎?
表面看起來,中國在南海保持“克制”,似乎印證了特奧多羅的判斷。但真相遠沒有那么簡單。
從地緣戰略上講,南海并不是中國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真正牽動中國底線的,是臺海。
南海再怎么復雜,說到底是主權爭端與戰略通道博弈;而臺海,則是國家統一與分裂的根本沖突,是紅線中的紅線。
兩者在戰略分量上,根本不在一個層級。
這也決定了中國在南海的處理方式:不是不反擊,而是選擇“可控”的方式反擊;不是不出手,而是選擇“可持續”的節奏出手。
這些年來,從仁愛礁到黃巖島,從執法常態化到法理體系建設,中國在南海采取的是一步不落、但也一步不急的穩進模式。
其實,過去兩年,關于中美潛在沖突方向的討論從未間斷。多位軍事與戰略專家認為,如果中美之間有戰,首發方向極有可能是臺海,而不是南海。
第一,菲律賓在南海根本沒有戰力,連“對手”都算不上。
別看馬尼拉政客天天高調叫囂“中國威脅”,但真要動起來,不論是海軍、海警還是火箭軍,菲方沒有一項能與中國抗衡。
三年前,美國主動炒作南海熱點,試圖借此牽制中國大陸在臺海方向的戰略部署,把南海當作“副戰場”來圍堵中國。
但現在的局勢恰恰反轉了——中國不僅沒有被牽制住,反倒是美軍被“拖”在南海出不去了。
“尼米茲”號、“里根”號航母輪番開進南海,卻長期不敢靠近臺海方向。美國越想通過南海逼迫中國,越陷得深。
而中國則在南海穩扎穩打,寸土必爭,行動頻繁但分寸有度。
第二,臺海才是決定南海命運的鑰匙。
只要臺海問題得以解決,南海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一旦中國大陸實現國家統一,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會徹底崩盤,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存在也將被迫收縮。
到那時,失去靠山的菲律賓,還敢在南海耀武揚威嗎?
沒有美國航母在背后撐腰,沒有“中程導彈陣地”做心理支柱,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分量瞬間歸零。
哪怕再想跳,也沒人接應;哪怕想喊話,也得先掂量北京的態度。
所以對于中國來說,南海不是主戰場,而是“配合臺海的戰術空間”。
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菲律賓看清:中國的克制,不是軟弱;中國的沉默,不代表沒有后手。
中國“不動手”,但不代表“無作為”
雖然中國當前未對菲律賓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但實際已在“灰區操作”中占據主導地位。
2025 年上半年中國海警確實加強了在仁愛礁、黃巖島等海域的巡邏。
據報道,從 2025 年年初開始,仁愛礁、黃巖島和中業島等地,中國海警巡邏密度加倍。中國海警和海軍的監控頻率增加了 80%,菲方每次行動都被緊盯。
同時,中國海警對菲律賓補給船的執法驅離也已成為常態。
這種“非對稱性施壓”,實質上已經改變了南海控制格局。
這就是現實:即便不動武,中國也能通過戰術壓制,達成戰略目標。
“中國不會打我們。”
這句話的背后,是菲律賓對中國戰略節奏的理解,也是一種冒險的判斷。
中方不動,不代表沒有力量;不說,不代表沒有底線。
正如古語所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倘若菲律賓繼續誤判形勢,以為中國的克制就是軟弱,終究會在現實中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