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曾說:“人生聚散,本是常事,無論怎樣,我們總有藏在心底的思念。” 可這思念若是常年擱著,突然冒出來,就難免讓人犯嘀咕。老話也講“無事不登三寶殿”,成年人的世界,時間都金貴,平時連點贊都懶得點的人,突然發來一句“最近好嗎”,背后多半藏著緣由。
你可能也遇過這種情況:微信里躺了好幾年的聯系人,突然彈個窗口;多年沒見的同學,冷不丁打個電話。別先激動著“他還記得我”,靜下心來琢磨琢磨,這幾種情況,十有八九能中。
一、 多半是“有事相求”,繞了半天圈子,還是想讓你搭把手
前陣子,高中同學突然加我微信,上來就熱情地回憶當年:“你還記得不,咱們當年一起逃課去看球賽,你還幫我寫過作業呢!”
我正納悶這突如其來的熱乎,聊了沒三句,他話鋒一轉:“其實吧,我最近在老家搞養殖,你看你人脈廣,能不能幫我找找銷路?”
這場景是不是有點眼熟?就像老話說的“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平時不聯系,一聯系就帶著“任務”來的,多半是遇到難處了,想起你可能能幫上忙。
《增廣賢文》里也說“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真要是急事相求,倒也情理之中。但這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往往讓人為難——幫吧,心里有點膈應;不幫吧,又抹不開面子。所以啊,遇到這種情況,先別急著答應,問清楚啥事,再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辦。
二、 要么是“有好事相告”,但這好事,多半需要你“隨個份子”
鄰居張姐就遇過這檔子事:遠房表妹七八年沒聯系,突然打電話來,聲音甜得發膩:“姐,我下個月結婚,你一定要來喝喜酒啊!”
張姐愣了半天,才想起這位表妹是誰。后來跟我們吐槽:“平時連句問候都沒有,結婚了倒想起我了,這哪是請我喝喜酒,分明是來收份子錢的。”
這就應了那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成年人的“好事”,很少是單純分享喜悅的。要么是結婚、生孩子、喬遷,需要你湊個熱鬧隨份禮;要么是搞了個新項目、升了職,看似跟你報喜,實則想讓你幫著宣傳,或者借你的嘴往外傳。
《禮記》里說“禮尚往來”,可這“往來”得有來有往才像樣。平時連個影子都沒有,一出現就帶著“紅色炸彈”,這種“好事”,聽著就讓人頭大。遇到了,該隨的禮可以隨,但心里得明白,這交情,多半是“一次性”的。
三、 也可能是“情緒沒處去”,失意了、孤單了,想起你這個“樹洞”
我大學室友,畢業后去了南方,平時聯系不多,去年突然給我打視頻,一開口就紅了眼:“我跟對象分了,工作也不順心,突然就想跟你說說話。”
我們聊了倆小時,從當年宿舍的糗事,到現在的難處,他說夠了,掛電話時說:“謝謝你啊,跟你說完,心里舒坦多了。”
這種情況,倒不是有啥功利心,就是人在脆弱的時候,突然想起某個曾經親近的人。就像《菜根譚》里說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成年人的委屈,能說出口的沒幾個,翻遍通訊錄,可能就你最合適當“樹洞”。
遇到這種情況,能聽就聽兩句,畢竟誰都有難的時候。但也得記著,別把自己當成對方的“情緒垃圾桶”,他訴完苦可能轉身就忘,你要是陷進去,反倒給自己添堵。
其實啊,許久不聯系的人突然找你,也不用太防備,更不用太激動。成年人的關系,本就像放風箏,有的線松了,風一吹就遠了;有的線沒斷,只是暫時沒拉扯。
不管是有事相求,還是報喜隨禮,或是單純想聊聊天,看清了緣由,再決定怎么回應就好。老話不是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嗎?淡是淡了點,但真遇到事,能幫就幫,幫不了也別勉強,這樣的關系,反而更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