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年來,王益區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目標,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深度融合,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視覺盛宴。
傳統節日增彩添色
今年端午節期間,王益區舉辦了“‘粽’情端午‘銅’享文明”文明實踐示范活動,通過舞臺展演、文明集市、非遺體驗等環節,讓古老的端午民俗真正“活”在當下。文明集市開展的“艾”尚健康義診、非遺集市等互動項目更是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這次端午活動內容很豐富,節目與集市相結合。不光體驗了中醫按摩還發現了代表我們本地形象的小“桃禮”擺件,感覺很開心也很新鮮。”市民張女士說。
閱讀啟智,書香潤心
今年4月,王益區通過“圖書捐贈+閱讀分享+文藝展演”形式開展的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掀起全民閱讀新熱潮。本次系列活動通過“書香機關”“書香校園”等專項行動,以“區級示范+全域聯動”模式構建全民閱讀生態圈。現場群眾紛紛表示,這樣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文化活動,真正讓閱讀融入了百姓生活。王益區高度重視加強公共文化建設,不斷提升閱讀服務水平,堅持引導和統籌,建好用活圖書館、社區書屋、農家書屋等各類閱讀平臺,用好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公共文化服務網越織越密。
中醫藥香傳千年
王益區以中醫藥為紐帶,開展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基層活動廣受好評。王家河中心小學的草藥園讓學生們近距離認識中草藥,而每月的社區義診活動則讓居民享受到便捷的中醫理療服務。此舉不僅讓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發芽,更讓優質中醫資源下沉到百姓身邊,實現了文化傳承與惠民服務的雙重價值。通過“中醫基層服務隊”巡回醫療,王益區構建了“文化+健康”的惠民模式,讓中醫藥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指尖傳承,匠心造物
王益區開展文藝“六進”志愿服務活動,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對剪紙、刺繡、扎染、民間手工藝品、微雕、泥塑等傳統手工藝品進行技藝展示,讓群眾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技藝的魅力,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技藝的濃厚興趣。此類非遺展覽活動的舉辦,不僅為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搭建了平臺,也展現了王益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年輕人關注傳統技藝,為傳統技藝人才的培養和傳承注入新活力,對推動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王益區通過“文化+”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樂享高品質文化服務,既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又激發了新時代文明新風,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力。未來,王益區將繼續創新活動形式,讓文化惠民工程更加深入人心。(劉莉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