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消息,7月9日午夜,華盛頓的空氣凝固了。特朗普政府為貿易伙伴設定的“最后談判窗口”轟然關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暗示,對那些在8月1日前未能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關稅稅率將恢復到4月宣布的“對等關稅”水平——最高可達70%。一場全球貿易體系的地震波正以華盛頓為震源加速擴散。
貿易領域的地緣政治地震,其實早在上月就埋下了伏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將于7月7日中午12時公布與各國的關稅信函或協議,更直言8月1日起將對部分國家商品實施最高達70%的關稅。連盟友泰國都未能幸免——36%的關稅大棒已懸在其出口商品頭頂,引得泰國副總理公開宣示“戰斗到底”。這看似任性的數字背后,是特朗普精心設計的經濟施壓藝術。他試圖用貿易大棒撬開別國市場,迫使各國重新坐上談判桌。
美國財長(資料圖)
大洋彼岸的歐洲領導人們,恐怕正徹夜難眠。白宮關稅政策的颶風眼外,他們站在風暴前沿。拜登近日在活動中的意外發言更是直指歐洲軟肋——他坦言許多歐洲領導人曾向他致電求助,卻因“情況變了”而愛莫能助。這一表態如同冰冷的水,澆滅了歐洲對拜登政治遺產延續的最后幻想。當歐盟27國還在為統一對美立場而艱難協調時,特朗普的倒計時已經無情推進。
值此特殊時刻,82歲的拜登選擇出山。他雖已卸任,卻顯然不愿置身事外。他拒絕歐洲求助的表態,如同一枚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漣漪層層擴散。這位老牌政客選擇在關稅風暴前夕發聲,既是對特朗普貿易政策的間接批判,也是對歐洲盟友戰略短視的無聲提醒——美國兩黨政治生態的巨變早已顛覆了傳統外交路徑。
特朗普(資料圖)
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貿易政策的斷層線清晰可見。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本質上是一場高風險的杠桿游戲;拜登當年被歐洲領導人求助卻無法干預的困境,則暴露了美國政策延續性的脆弱。這種劇烈搖擺不僅是領導風格的差異,更深刻反映了美國兩黨對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根本分歧。貿易政策淪為國內政治斗爭的延伸戰場,盟友利益則淪為可以犧牲的籌碼。
這場關稅風暴的后果正超越國界。美國新聞網站阿克西奧斯報道指出,貝森特含糊其辭的表態暗示白宮正悄然重置談判時限。7月9日截止日的松動看似是緩沖,實則加劇了不確定性——各國談判代表被迫在模糊的規則中賭上國家經濟利益。當貿易淪為政治工具,全球供應鏈的齒輪注定會劇烈摩擦。汽車產業已有前車之鑒:廣汽菲克剛因無法清償債務宣告破產,產業鏈的脆弱性在政治風浪前暴露無遺。
特朗普(資料圖)
8月1日步步緊逼,特朗普的關稅大刀隨時可能落下。這已不僅是貿易規則的重構,更是一場關于全球經濟秩序重塑的豪賭。歐洲領導人面臨兩難抉擇:是接受苛刻條件向“美國優先”低頭,還是承受貿易割裂的劇痛?拜登在特殊時刻的出手,或許無法改變貿易流向,卻為世界敲響了警鐘——當大國博弈凌駕于規則之上,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
特朗普的“關稅信函”終將寄達各國,但信紙背面寫滿的,是一個超級大國在十字路口的戰略焦慮與盟友體系的信任裂痕。這場貿易博弈,注定沒有真正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